正在閱讀
【施登騰專欄】從轉譯談文物敘事的多重向度與核心

【施登騰專欄】從轉譯談文物敘事的多重向度與核心

【Column by Shih Deng-Teng】On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Core of Narratives about Cultural Relic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ation

我常用「讀」去定位參觀展覽的行為內容,畢竟不論是多媒體、影片、圖文資料等展示,都是「閱讀」。但「讀」展覽不是「讀」書,要讓歷史、文物、藝術、博物館這些無聊的東西變有趣,確實有其難度,何況還必須執行研究、展示、教學、引起動機、說故事等業務,才有機會在正確的角度、焦點、形式下被看見。仰賴隱喻、類比形式功能的「視覺概念化」,於是成為橋接「言語敘事」與「視覺敘事」的關鍵轉譯手法。
在提交此專欄稿的死線當天,我仍趁記憶清晰著,想盡快寫下前一天參加講座的心得紀錄。(註1)那是由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於華山文創園區所辦理的「2021『成為社會人』系列講座|文資保存歷程中的多元思考—大谷光瑞的逍遙園」(簡稱「大谷光瑞的逍遙園」),由陳啟仁教授(高雄大學教務長)與林光浩建築師(浩建築負責人)主講。從這場精彩演講所示的文資保存的具體實踐成果上,除了對於大谷光瑞與逍遙園的文資調查與施作工程...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施登騰( 7篇 )

一位大學教員,同步寫數位轉譯論述與中國文物鑑定。長期研究與分享「Connoisseur系列」、「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系列」等領域之資訊與知識於個人專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