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影形力專欄】空性影形力:關於陳界仁《再現空白》的佛法訓諭

【影形力專欄】空性影形力:關於陳界仁《再現空白》的佛法訓諭

[Column on Plasticity] Plasticity of Śūnyatā: Buddhist Instruction of “Representing Śūnyatā” by Chen Chieh-Jen

值得加以推敲的,與其是和所謂的實驗媒體藝術展相關的各種在野影像產生互文網絡,倒不如是藝術家試圖從弔母文來超越電影之死的假象:藉此質疑不僅任何形式的反電影——哪怕是裝配了演算法與人工智慧而臻於更真實且迷幻的影像——如今必然地是不完整且已失效,更在當中扯破一道裂縫,直指實存著那待以指認甚至解構的龐大無比之物。
當前臺灣影像藝術發展的結果,如果尚無法以後見之明視之為曠古絕倫,箇中值得省思的顯著現象之一,包括部份動態影像範式在致力競逐之際,意欲脫離困滯而展現出重新繪製歷史的跨域態勢。所謂空前或絕後之作,往往在回溯性的觀點下,某種堪稱不合時宜或時空錯置的歷史潛勢,方能在蒙太奇中彰顯開來,漸次擴大蔓延,成就所述命題。至於藝術跨域實踐,那些曾透過觀念、身體與聲影之種種而連結在一塊的實驗範式,彼此在多年之後再次相遇...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孫松榮( 14篇 )
孫松榮(Song-Yong SING)。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電影學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電影創作學系教授(合聘)。現任《藝術評論》主編與《中外文學》編委。曾任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董事、《藝術觀點ACT》雜誌主編與召集人、臺新藝術獎觀察人、「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不只是歷史文件:港臺錄像對話1980-90s」、「啓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第八屆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紀錄之蝕:影像跨界的交會」策展人等。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華語電影美學研究、電影與當代藝術,及當代法國電影理論與美學等。著有《入鏡丨出境: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2014),編有《蔡明亮的十三張臉:華語電影研究的當代面孔》(20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