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跨國尬聊談經驗:發現數位媒體藝術保存標準並不真的存在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跨國尬聊談經驗:發現數位媒體藝術保存標準並不真的存在

從出現數位藝術蒐藏品開始,不見終點的數位保存早就開始。我們或許可以按部就班地依照媒體藝術保存事務的指南全部走一遍,但有極大的機率會面臨資源與技術不足,或是和機構目標不一致的窘境。所以更要謹慎考慮所處環境的人力、資源、技術、甚至法規結構等等的現狀,不要輕易做出超過自身能力的事情。唯有找到能反覆在現場執行的方法,才能更永續的面對變化多端的數位媒體、科技與當代藝術。
從今年3月開啟「數位藝術保存專欄」至今,每次想帶給讀者的是當前主流將數位科技作為博物館展示利器的關注之外,在博物館最隱晦於公眾的保存維護場域中,數位科技被當作蒐藏對象時,所帶給博物館蒐藏事務一種完全不同於過往的挑戰。當代的美術館漸漸認知到需要一種新的看待典藏品的概念、蒐藏的架構、面向數位物件的方法、技能與工具。本次專欄將從兩篇訪談報告,走一遭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幾所博物館,一探其如何應對數位藝術保存的...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陳禹先( 6篇 )

獨立研究者、媒體藝術保存維護師和三隻貓的鏟屎官。研究生時期因感嘆數位文化消逝之快而開始研究數位科技產物的長期保存議題。現為數位藝術基金會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主持人、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生,曾於香港M+博物館擔任數位與媒體藝術副修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