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五:李祖原
李祖原是入世的,我感受強烈。王大閎是逃避世俗的,李祖原則直接落入凡間,拉到一般庶民能懂的層級,但可惜沒有成功演繹出代表新...
【Live Forever專欄】讓生態活下去:氣候及環境危機與機構轉型
疫情之下,生態轉向(ecological turn)變得更加急迫。譬如因著旅行限制,藝術家不得不被迫思考不飛行及減少碳足...
追憶三毛與席德進
席德進是祖籍四川的畫家,畢業於杭州藝專。於1948年落腳台灣後,他把學自西畫的技巧,展現在水彩、油彩畫上,但沒有忘卻中國...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垢─覆蓋式的地界佔領
描繪客體的肖像化,使再現的景物既是風景,也成了靜物。傳統的肖像、風景、靜物三類繪畫主題,在當代已成為彼此之間的注腳。「迷...
【高森信男專欄】楊英風:未至的前衛性
認真說起來,楊英風其實是台灣數位藝術/媒體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但在社會劇變、附庸風雅及政治高壓之外,實際上難以找到前衛創作...
【蕭文杰專欄】潛力文資陳復禮宅被強拆是誰之錯?檢討文化資產政策所遭遇的問題
陳復禮宅在拆除前夕,已經掛出都更布條,臺北市政府的都發局、都更處、文化局顯然沒有任何橫向聯繫,毫無警覺。柯市府至今依舊拿...
論湯德章故居的法定文化資產身分
眾所皆知的是就建築形式而言,湯德章故居雖然稱不上華麗,但是卻是台南市日治時期罕見的樓仔厝民宅,至少形式美學與建築、工法等...
【詔藝之眼】無聊猴子(BAYC)也焦慮- NFT藝術化系列探討之(六)
BAYC進入市場的方式也很特別,發起方並沒有對外募資,而是將他們當時所擁有的全部身家押注在該項目(who had put...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四:王秋華+修澤蘭
修澤蘭從大陸中央大學畢業,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在當時男性佔優勢的專業環境,以女性身份展現獨特的建築思維,最為人知的作品是陽...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彼岸花
停擺與再移動的那一剎那,我等只是微微一顫,不知那乘風來的,已朝眼皮擲下了鐵錨,海天皺成一線,眼前再也沒有了岸的形狀。再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