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漫現場專欄】漫畫家的養成法則:當臺灣漫畫系進入高教體系
同人文化的興起,使得漫畫養成有所轉變,除了學校可能因為動畫遊戲與少數課程學習漫畫技法之外,網路時代的論壇也以資深網友的「...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三:李承寬
李承寬1914年生, 16歲前往德國, 1934年起跟隨德國表現主義建築師Hans Poelzig學習2年,大學畢業在夏...
【高森信男專欄】拉美藝術史伏流: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黃金時代
隨著歐陸戰事的蔓延及戰後的經濟復興,布宜諾斯艾利斯迎來其黃金年代的最後時光。許多來自歐陸的新技法及新思想在此時被引進布城...
【蕭文杰專欄】談幾位北市首長與他們的文化局如何處理文化資產
臺北市潛力文化資產被遷移、被認定不具文資價值後拆除,其實與市長、文化局長態度相關,現在若要指望現任市長能有一點擋拆的表現...
【Live Forever專欄】活影像或在影像裡活著:用網路/攝影機表演的藝術
從約翰.伯格的觀看影像到Eva & Franco Mattes與阿馬利亞.烏爾曼的網路社交,「web」跟「cam」展演了...
【藝術收藏新趨勢】一個全新收藏世代的來臨
在疫情期間二級市場銷售狀況意外火熱。相關藝術市場報告中不約而同指出,這和疫情造成高資產階層無法參加實體展覽,只能透過線上...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蝴蝶谷
在這個管轄區,一切好像停擺了。停擺之前,總有一個由動到靜的發生過程,有時是慢慢醞釀出的結果,有時是剎那間的嘎然而止。對於...
【臺漫現場專欄】同婚合法後的宇宙:淺談同志題材與BL作品的異根共枝
近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不論在影視、漫畫類型之中,都有幾部同志題材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在市場面,同志題材在各種內容產業都帶來...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二:陳其寬
陳其寬1921年生於北京,小時候受私塾教育,大學就讀中央大學建築系,1948年赴美留學,並在包浩斯創辦人葛羅培斯事務所工...
【高森信男專欄】幻之東京五輪、萬博,與會場之外的騷亂
回顧歷史,2020年東京奧運並非是東京首次遭遇各種阻饒的奧運。提起在東京舉辦的奧運,多數人都會琅琅上口地提起196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