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子傑X蔡佩桂專欄】真是不好意思欸,河川先生
這是一個有著過多能指的世界,但當我們在滿溢著資訊的能指世界中忽然意識到無能為力,卻喚起了某種美感經驗,就像它們剛好內爆了...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調控者
我正是一名宏觀調控者(Macro Controller),我們的代號簡稱「MC 」。作為一個看不見的調控者,正如一個有自...
【黃心蓉專欄】民眾借書、政府買單的公共出借「權」
至2018年年中,全球共有33個國家/地區施行公共出借權,現在公共出借權的論述多半以「使用者付費的公平性」及「低薪創作者...
【蕭文杰專欄】全台媒體關注巴黎聖母院,誰憐台灣教堂化成灰?
觀察台灣與法國對文資災後的討論,我認為,台灣的文資搶救至今仍然是少數人的社會運動。面對來自政府不當的壓力,多數台灣學者選...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偵察員
偵察員的工作性質,來自早期先知概念的延異。先知原是「被造者」與「造物者」之間的傳導體,在某個古代被稱為「看見者」,而後被...
【道聽途說】談奶——應該要用它/牠/她/他?
奶成為既被嘲笑又被崇拜的物/身體,真是十分矛盾。就在賀歲片《恭喜八婆》把觀眾逗得樂不可支同時,大館當代美術館的展覽「表演...
【高森信男專欄】「巴西之王」們的美術投資賽局:聖保羅美術館及雙年展的源起
我們對於殖民主義與美術館間的關係,常常想像其為掠奪的關係:最近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Jean-Michel ...
【卞卡專欄】藝術區與電子城的殊途同歸
798藝術區最新的拍照聖地是一幅巨型的數位輸出的壁貼,作者是建築師李涵,798藝術區很少在這樣一種未來視角下被詮釋,今天...
【蕭文杰專欄】當年沒人要現在大家搶,把文化資產任意遷移到底是什麼心態?
台灣隨著都市不當開發,許多具有文化價值的古建築不是被拆除,就是被迫「移築」他鄉。本文將列舉幾個文資移築案例,與讀者一起思...
【鄭又嘉專欄】藝術天地中,一起行、一起玩
知識理論和經典是拿來應證的,只是參考指南,千萬不要活在經典和知識底下,那是大大地侷限了自己。當熱愛中國古代藝術的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