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畫(still life)作為歐洲繪畫的獨特傳統,主要源於17世紀荷蘭黃金時期。該特殊畫種名稱來自荷語「stilleven」,其興盛與17世紀於荷蘭發展的中產階級文化有著直接的關係。歐洲繪畫史上甚少有過此種現象:大規模的面對物品凝視、描繪及賞析。一方面這和荷蘭的新教文化亟欲擺脫過去對於人物、聖像的描繪有關,另一方面靜物畫也暗示了源於荷蘭黃金時期的資本主義傳統。荷蘭17世紀的靜物畫中再現了各種珍饈,並捕捉了源自世界各地的貨品。同時透過靜物的陳列及擺設,一方面我們得以窺探當時富裕階層的生活,另一方面透過畫面的安排,也帶出了不少隱晦的警世寓意。 17世紀荷蘭靜物畫分類之細令人咋舌:除了有畫家專攻海鮮及花卉等類目外,甚至亦有畫家專攻生蠔或蘆筍等非常細密的分類項目。然而,17世紀的靜物畫傳統多少與荷蘭當時代的中產階級社會,及其商業社會的草莽性格有所關係。因此在18世紀之後,靜物畫於歐陸其他地方並未再獲得如此高的地位。靜物畫被收納於學院教學系統之中,被視為基礎的訓練課程之一。一直到現代美術誕生之後,靜物畫才又被賦予了新意。譬如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