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食靈者
在競爭中,食靈者所支持的宗教人口愈多,其儲靈量就愈多;儲靈量愈多,其能量就愈大;能量愈大者,就能獲得園區支配權。為什麼獲...
脫歐日誌(上):康河柔波鳥大便
從脫歐公投一路演變來的荒腔走板,很多人認為這一切不過是歷史路程上的意外插曲,是政策失算的脫軌演出。實際上,這場戲從千百年...
【石隆盛專欄】石頭記(三):捐越多稅繳得越多?意外抓出國稅局一個稅務程式的bug
不懂稅法將可能會損害自己的權利。2018年11月在一次文化部的會議上,擔任主席的蕭宗煌次長提到文化部近期和財政部討論解決...
【高森信男專欄】南十字星空下的複數大陸:《憤怒企鵝》與原住民藝術
不少地方美術史的書寫都暗示相對於核心西方美術史,地方美術史即便有「遲延」的現象,但其敘述邏輯依舊按照核心西方美術史的發展...
【蕭文杰專欄】消失與尚存的蔣渭水臺北文資地景
臺灣歷史上許多政客都喜歡消費、各取所需選擇性地片面解釋蔣渭水及臺灣民眾黨,將其視為欺騙選票的大好工具,但是他們對於蔣渭水...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尋根者
我是本年度的尋根者。白矮星繞藍矮星的軌道運行週期為50暈年,當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升起時,天狼光和太陽光合在一起,正是仲夏的...
【卞卡專欄】北京裸奔,批評求生和作者們的聲音
藝術評論家總是善於進入藝術的內部,他們和藝術家一樣虔誠,從局部到整體來解決藝術問題。但是今天的評論家們突然發現,好像一夜...
【道聽途說】「鳩叫」的噪音美學和行為藝術的真實性
持續將近四個月的運動,對我來說不單是政治的衝擊,亦是美學的再啟蒙。澎湃的政治能量並不止於口號本身,而是它來自噪音的美學,...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在池上駐村的這段時間 
在池上駐村的這段時間,我常去看看一兩棵自己喜歡的樹,看它們在不同光線下的樣子。而每個土地公廟旁,一定會有一棵樹遮蔭著。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藝術行政系列】開幕前與開幕後:「京都國際攝影祭」工作觀察日誌
在今年的「京都國際攝影祭」中,筆者擔任沃森個展「Wild」的專案經理(PM)和書店策畫二職。本篇透過筆者個人的工作模式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