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荷蘭的藝術家生存手冊 #1】打贏學院內的每場仗才能拿到進入圈子的入場卷?

【荷蘭的藝術家生存手冊 #1】打贏學院內的每場仗才能拿到進入圈子的入場卷?

2015年時,我與友人一起經營「TW BioAr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已經大約三年,我們透過分析世界上相關作品的內容、其藝文生態的概況以及正在流行的趨勢,我們嘗試去反思在臺灣的我們為何要做「生物藝術」?這些跨領域實踐對於臺灣的價值與意義何在?如果有其價值,那麼究竟要怎麼在沒有學院與機構的資源之下的「社群」、以由下而上的方向開拓這個領域在臺灣發生的可能呢?
2015年時,我與友人一起經營「TW BioAr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已經大約三年,在那段時間裡面,社群內部的人除了各自發展自己的計畫之外,也時常在社群內的討論會、工作坊等活動中試圖調查與研究國際上在生物藝術(Bio Art)、科學藝術(Science Art)、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這些領域的發展情形。透過分析世界上相關作品的內容、其藝文生態的概況以及正在流行的趨勢,我們...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顧廣毅( 12篇 )

生於臺灣臺北;目前居住於荷蘭與臺灣從事創作工作。碩士畢業於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社會設計研究所(MA, Social Design)、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研究所,大學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具有牙醫師、生物藝術家以及社會設計師等多重身分。他試圖拓展藝術、設計與科學結合的可能性,作品主要專注於臨床醫學、人類身體、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以及性別議題,嘗試藉由藝術實踐與設計方法去探索科學領域中的倫理問題,並藉此思考科技、人類個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其作品曾獲多個國內外奬項,例如:臺北數位藝術獎首獎、美國Core77 Design Awards的Speculative Design Award、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Gijs Bakker Award首獎、荷蘭未來食物設計大獎 Future Food Design Award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