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藝術

資本社會的代幣模型如何走向「公益」:FAB DAO《百岳計畫》的未來社會行動
當加密貨幣面臨巨大熊市的嚴冬考驗,其實反而有一股力量更聚焦探討NFT或加密貨幣世界中基於某些善意的出發點,所創造出的多元...
地球爆炸前是否要帶走一隻貓?顧廣毅 X 關貫之,酷兒(動詞)白蟻的硬科幻實境
顧廣毅後來理解,白蟻的性別狀態根本不是需要被顛覆的狀態,需要被翻轉的,反而是白蟻在人類社會的被污名需要反轉,這也是最終於...
危機時代「生」的複層解讀: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大展「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邀集蔡宏賢、鄭慧華共同策展,探詢人類未來
為回應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未來局勢,忠泰美術館推出五週年大展「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試圖在危機時代以「生命」、...
當代科技藝術的歷史化與關係辯證:「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
科學提供了關於真理的事實,藝術卻提供了關於真理的意義。當前者被藝術家應用、轉化成藝術形式之後,重點已不在於工具化的功能想...
【小典藏│新鮮事】當代藝術帶進校園和生活──新北市立美術館藝術STEAM教案開發計畫
109 年度美術館擴大合作校數,以新北市地域特色為主軸,和藝術家合作開發 15 案以藝術為核心的 STEAM 課程。本次...
從基因的詩意看生物藝術往文化多元性轉向的可能
2021年的林茲電子藝術節「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Life Art」今年入選的作品中,有一...
虛擬真實化,真實虛擬化:專訪「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線上計畫策展人邱誌勇
線上平台的延伸版本除了作為因疫情延至明年的實體展演的前導,更結合數位網路科技與生物藝術所共創的雙重「虛實整合」,於「真實...
生物藝術(Bio Art)中的表演性與參與性
生物藝術作品的內容,激化了民眾對於許多科學與技術的反思,而這些對於前端生物科技的回饋也往往是「科學傳播研究」或是「科技與...
【荷蘭的藝術家生存手冊 #1】打贏學院內的每場仗才能拿到進入圈子的入場卷?
2015年時,我與友人一起經營「TW BioAr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已經大約三年,我們透過分析世界上相關作品的內容、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