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漫現場專欄】敘事體的一次突變─談VR文學到VR漫畫的非定向演化
全球的VR發展,除了有演變脈絡的「VR遊戲」、「VR電影」之外,VR在敘事的載體上,是演化的變異體,各個領域的敘事文本都...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一——王大閎
王大閎1917年生於北京,13歲進入瑞士的栗子林中學,後就讀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建築代表作品,...
【高森信男專欄】拉美藝術史伏流:漫長的19世紀
拉美各國某方面模擬、複製了西方藝術史的發展路徑,卻又於在地化的過程之中逐漸演變出各自的路徑。當時序抵達20世紀之時,我們...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三線門
我航如藍海的小舟,搖搖泛泛地前往如夜光藻繁衍的藍眼淚區。穿越此泡泡泊流地,有可能進入那個既想抵達,又不想抵達的三線門。傳...
【蕭文杰專欄】臺灣藝術大學要拆戰後第一代校園建築合理嗎?
文化資產的評斷並非只是第一印象用視覺肉眼的解讀,人必須了解「文化」,將其論述,「文化資產」才會被產生。「文化資產」絕對不...
【詔藝之眼】亂買也會賺?談談收藏NFT藝術的時機 - NFT藝術化系列探討之(三)
以指標性的NFT銷售平台OpenSea上的交易額來說,去年的交易量每月約維持在100萬美元上下,到了今年(2021)起,...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版次、版本:數位藝術原作的文件化
如果將藝術作品比喻為具有特定參數的阿米巴原蟲,所有版本都是同一隻適應展示環境與現實的自我變形;又有什麼情況,會使原蟲選擇...
【臺漫現場專欄】臺灣藝術史如何漫畫化─談歷史中虛構的必要性
漫畫在大眾傳播學的角度,是一個娛樂的載體,對藝術史來說只是「楔子」,如果可以使閱聽眾可以引起臺灣藝術史的興趣,就已經達到...
【北方以北專欄】道德批判?美學批判?談影像挪用的「倫理─美學」
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在同一星球上」引起了許多爭議以及廣泛的討論。儘管遭受許多內部與外部的抨擊,但這些攻擊都讓藝術擴...
【高森信男專欄】拉美藝術史伏流:17、18世紀的平行歐洲
對於藝術史而言,最關鍵之處或許在於:拉美西化藝術史的源流可自17世紀談起。換句話說,在征服者世代結束、新興的拉美拓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