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專欄】藝術銀行遠征歐洲有譜了!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親自返國洽商
這兩年,文化部一直希望把藝術銀行推廣到公家機關以及駐外使館,目前已選擇美國紐約、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日本東京、泰國曼...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柏林藝術家簽證該不會是都市傳說吧?
柏林成為歐洲藝術中心也十數年了,隨著德國經濟在歐洲一枝獨秀,腹地廣大的柏林被預言在可見的未來會是歐洲最大的都市。現在的柏...
【蕭文杰專欄】文化意義重於時間——台灣需要保存「年輕」文資的新觀念
在台灣,保存文化資產經常遭遇一些問題,其中一項是歷史時間是否足夠久遠?這個項目經常是被政治操作運用,也被民間拿來當成質疑...
【簡秀枝專欄】創作頑童謝春德重磅策展,將林蔭美術館展現極致
「當你飛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在同一個宇宙。」這是謝春德的至理名言,些許怪誕,些許玄妙。今日專程跑了一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美術...
【楊天帥專欄】2018越後妻有後感:一個大騙局(請看內文)
大地藝術祭。是什麼東西呢?到今日,如果你在網路搜尋,仍會搜到許多歌頌人文、環境、藝術與生活四者發生關係的文章。而這一屆,...
【李立鈞專欄】名為「裸體」的外衣:從上帝的「光之衣」到維納斯的「肌膚」
一篇名為《裸體》(Nudità)的文章中,義大利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gamben)提到了一個關於「裸體」在基...
【黃心蓉專欄】證明或改善:台灣博物館的評鑑時代
台灣的《博物館法》在2015年通過,其中第16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表彰專業典範,就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管理及公共服...
【卞卡專欄】中國的40年造景:帝國統治術
在改革開放政策推行的第40年,這種未來帝國式的景觀日益清晰。在大國的某處,城市的邊緣,我們可以感知到統治者日臻完美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