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道聽途說】誰能先上岸?M+西九文化區與MA香港藝術館的龜兔賽跑

【道聽途說】誰能先上岸?M+西九文化區與MA香港藝術館的龜兔賽跑

香港藝術館前身原是由香港市政局開設的香港博物美術館,歷年來雖不乏有心有力的館長,但卻鮮少受到重視,更被後來的M+西九文化區和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等熱門機構與展會力壓。在歷經全面重整翻新後,這座每年只有2千800萬藏購及展覽經費的小館,如何可與每年1億5,000至2億元購藏預算的巨人競爭,重奪香港藝術的話語權?在當代藝術這一塊,到底能否是龜兔賽跑,遲來的先上岸?
筆者自2012年起開始收集藝博期間的各式特刊,發現歷年來都只會找M+西九文化區(簡稱M+)、亞洲藝術文獻庫或香港的頂尖畫廊作為香港代言人。日前到香港藝術學院做客座講座,詢問講堂裡面的年輕人有多少個人去過香港巴塞爾藝博會(Art Basel HK,簡稱香港巴塞爾),舉手的大概有八成。再問有誰去過M+,舉手的也約有五成。最後我問,有誰去過香港藝術館(Hong Kong Museum of Art,簡稱...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梁寶山( 17篇 )

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近年致力研究藝術勞動,獲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新著《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大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