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蕭文杰專欄】「鬼有所歸,乃不為厲」—談桃園大溪見證族群衝突史的無頭祖公墓

十四命公墳墓見證詔安客家人在清朝同治年間入墾大溪阿姆坪的歷史,是原漢衝突,慘遭原住民殺害的墳塚,數年前甚至慘遭桃園文資會...
更多

插畫界的奧斯卡重磅回歸!《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預售票正式開賣,三展合一夢幻登場!

今夏,走進波隆那的夢境世界,找回童年的純真,與插畫共度一場感動與想像並存的藝術之旅!
更多

熱門文章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媒介風景的雙向逃逸

在平庸化的「技術」、「多元」、「新感知」、「當代性」等氾濫使用詞背後,媒介景觀的生成不只是年代文娛產品的展示,它更呈現肉...

【專欄|書店闆寶讀什麼】不完美的可愛媽媽

媽媽有千萬種模樣,並不是每個媽媽都這麼理想完美,可是我覺得她們都有很可愛的地方。...

愛閱讀|勇於與內心的影子達成和解~讀《影子馬戲團》

《影子馬戲團》的作者莉迪亞繼《情緒大飯店》之後創作出這個帶點詭譎神秘的故事,像剝洋蔥般一層層直搗內心最柔軟的部分,也慢慢...

【簡秀枝專欄】台北當代明年不缺席,亞太藝術市場的信心延續

「台北當代」是不是末屆藝博會,從疫情發生過後就不斷有人提問。然而,「屆屆難過、屆屆過」,如今已經舉辦了六屆,相當得難能可...

【專欄|老派博粉】回應變局、守護記憶:2025國際博物館日的在地實踐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這項主題回應了博物館所肩負的多重任務:不只是文化與...

【專欄│芬紛聊天】人人都是桌遊設計師:南蒂羅爾國中自主學習專題日

學生們化身桌遊設計師,他們的目標是開發一款教育類桌遊,主題可自由選擇,但規定要用德、義、英三種語言製作遊戲手冊,遊戲內容...
當月專題

【簡秀枝專欄】台北當代明年不缺席,亞太藝術市場的信心延續

「台北當代」是不是末屆藝博會,從疫情發生過後就不斷有人提問。然而,「屆屆難過、屆屆過」,如今已經舉辦了六屆,相當得難能可...
更多

編輯台推薦

【專題】演算法的靈光:在AI浪潮中重探藝術的邊界
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我們的生活,過往被視為需要天分與技藝的繪圖,也因為圖像生成工具的問世,使得人人都可...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 Ⅱ
延續二月號「藝術中的自然史I」專題,本期推出專題的第二部分。相較於第一部分更聚焦於植物學,本次專題將視角轉向豐富多彩的動...
【專題】當幕後成為關鍵現場: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
本專題邀請從#MeToo運動之初便密切觀察其發展,長期關注表演藝術生態的研究者吳孟軒擔任策畫人。此次,她以「幕後」作為切...
【專題】藝遊香港
在我們為本冊專書進行採訪調研的過程中,不少深耕香港多年的藝文界重要人士,都表達了對於在地藝文生態日漸多元、豐富而健全的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