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編輯部
2021.11.01
本次調研性專題,包含與韓國畫協、韓國本土資深畫廊、近年來逐步開始深耕韓國的西方畫廊等方面的採訪,考察和綜述上述問題。最後則回看台灣,並非要照搬或是改編「首爾模式」,而是從韓國藝術產業的發展中獲取啟示,從自身出發思考可能的策略與方法。
Frieze在去年與韓國畫廊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並於今年宣佈將於2022年登陸首爾,將首爾作為其全球第四個、也是亞洲第一個據點。差不多在同時,包括薩德斯.侯巴克畫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在內的數家歐美畫廊也正式於首爾開設空間,連同本就設有首爾分部的佩斯畫廊(Pace Gallery)、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等,加上韓國收藏界對西方現當代藝術品日益高漲的需求,讓首爾藝術市場成為近期受人矚目的焦點。這一連串市場復甦的重要事件,是在什麼樣的國家政策與策略、配套措施、民間產業環境、外部條件下催生的?這樣的「首爾模式」有什麼樣的特點、正在為韓國藝術產業帶來什麼樣的轉變?是否意味著亞洲藝術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台灣可以從中獲得什麼樣的經驗?……
本次調研性專題,包含與韓國畫協、韓國本土資深畫廊、近年來逐步開始深耕韓國的西方畫廊等方面的採訪,考察和綜述上述問題。最後則回看台灣,並非要照搬或是改編「首爾模式」,而是從韓國藝術產業的發展中獲取啟示,從自身出發思考可能的策略與方法。而在專題進行之時,Frieze也剛剛宣佈了新的人事任命,由韓國現代畫廊執行總監Patrick Lee轉任Frieze首爾總監並負責領導來年的首屆Frieze Seoul,我們也期待很快與他進行正式的訪談。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11月號350期
專題文章
Tags
今藝術&投資編輯部( 34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