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下一站,首爾】在變化的大潮中掌舵——專訪國際畫廊(Kukje Gallery)創辦人李賢淑,談韓國藝術產業觀察與畫廊動向

【下一站,首爾】在變化的大潮中掌舵——專訪國際畫廊(Kukje Gallery)創辦人李賢淑,談韓國藝術產業觀察與畫廊動向

【Next Stop, Seoul】At the Helm Amidst Great Changing Tides Interview with Kukje Gallery Founder Lee Hyun-Sook on Korean Art Industry Observations and The Gallery's Orientation

2015年是韓國單色畫在全球藝術市場快速飛升的一年,國際畫廊也是當年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韓國單色畫派大展的重要推動者。畫廊的締造者、創辦人李賢淑(Lee Hyun-Sook)近年來一直穩居《Art Review》「百大當代藝術權力人士」榜,是韓國藝術產業發展當仁不讓的見證者,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她言簡意賅地分享了自己的重點觀察與期待,以及國際畫廊在變化的情勢下的發展方向。

國際畫廊(Kukje Gallery)創設於1982年,隨韓國經濟與藝術產業一路發展至今,是韓國藝術家走向國際藝壇的重要推手,也曾最早將西方當代藝術家引至韓國一級市場,如今已成為韓國頂尖畫廊之一,逐步於首爾、釜山開設經營四個風格各異的畫廊空間,也廣泛參與亞洲及全球範圍內的頂尖藝博會,其版圖與視野都在亞洲畫廊中間名列前茅。2015年是韓國單色畫在全球藝術市場快速飛升的一年,國際畫廊也是當年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韓國單色畫派大展的重要推動者。畫廊的締造者、創辦人李賢淑(Lee Hyun-Sook)近年來一直穩居《Art Review》「百大當代藝術權力人士」榜,是韓國藝術產業發展當仁不讓的見證者,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她言簡意賅地分享了自己的重點觀察與期待,以及國際畫廊在變化的情勢下的發展方向。

國際畫廊創辦人李賢淑。(攝影/Jisup An)

時局之下的韓國整體藝術環境

談及近期國際社會對韓國藝術市場的密切關注,李賢淑認為應先留意到近兩、三年來韓國全國上下都出現對藝術的興趣顯著提高的現象,而這種鼓舞人心的氣氛,又與國內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疫情之下的「報復性消費」氛圍密切相關,在去年韓國國內尚得以舉辦的實體藝博會中都可明顯看到,這些因素之間共同創造出具有建設性的聯動效應。疫情讓大家無法旅行,許多韓國人不得不留在家中以維持社交距離,在這樣情形下,人們很自然想要美化自己的居家環境,藝術品的市場需求水到渠成。

在時勢氛圍之下,李賢淑強調從整體上發展社會政治結構與政策,始終是推動韓國藝術市場前進之必需。她以三星集團前會長李健熙去年過世後、其家族捐出逾23000件藝術品給韓國的公立美術館為例,認為這一前所未有之舉,不僅有可能為更年輕的韓國私人與企業藏家設下先例,更應該從一個國家政策與文化的層面去看待:若是韓國政府能提供更為優惠的減稅政策,一方面會為這樣早已在西方司空見慣的遺產捐贈文化能在韓國扎根而鋪路,長遠來看有利於韓國藝術機構的典藏,以及整個國家的文化財之增長;另一方面,也繼續刺激韓國企業的藝術品購藏及私人美術館文化,有利於整體藝術文化生態的發展。

當代韓國收藏界現象

韓國私人藏家在李賢淑眼中是求知慾旺盛的一群人,國際畫廊的藏家中間從資深到新晉者,都對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史充滿學習熱忱,而這也是國際畫廊在過去二十年內持續每週規劃包括講座、音樂會、電影放映、藝術家工作室參訪甚至海外藝術之旅在內的各種藏家活動的最大動因。她看到有了這樣對於新知的開放心態,韓國藏家得以快速了解全球藝壇不斷變化的趨勢,這也意味著他們也有很大可能得以很快認識過去並不熟悉的藝術家、藝術品及其價值。李賢淑認為正是在有這樣特點的一群藏家影響推動下,國際畫廊才有可能在將那些最重要或是最具潛力的海外藝術家率先介紹到韓國的過程中,持續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國際畫廊陸續推薦過去鮮見於韓國藝壇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類型與風格形成跨度極大的一片風景,這其中包括澳洲的原民藝術家丹尼爾.博伊德(Daniel Boyd)、旅居紐約的年輕泰國多媒體藝術家寇拉克里.阿讓諾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以及曾在紐約時代廣場展示巨型新媒體作品的韓國數位藝術團體a’strict,也於今年十月為韓國著名電影導演朴贊郁(Park Chan-wook)舉辦其作為攝影藝術家的首度個展。

李賢淑也特別提及,這種對全球藝術趨勢的敏感度也開始由韓國年輕一代的收藏家所繼承,在她看來,這些尚處弱冠與而立之年的年輕藏家都已發展出自己的藝術品味與標準,而並不一定會追隨藍籌藝術家的市場熱潮。這一現象引動了許多年輕藝術家的大量曝光機會、並成為藝術市場上的新興力量。李賢淑對接下來一段時間將會活躍於國際舞台上的韓國年輕一代藝術家充滿好奇與信心。

國際畫廊K1館外觀。(攝影/Chunho An)

當下與未來的首爾與國際畫廊

若與亞洲其他文化藝術重鎮相比,李賢淑認為韓國人從整體上擁有對藝術與文化的深刻認識,而這也是任何城市想要成為區域性藝術中心的重要條件,而韓國藝術家逐漸為國際藝壇所認可,也為首爾的藝術戰略位置有所加分。在這一時刻,她再度強調政府透過制度調整、對藝術產業提供更多支持的重要性。她表示這有利於韓國年輕藝術家更多地走向國際舞台、強化產業基礎建設、促進韓國國內的藝術商業發展,以至於鼓勵更大的金流投入產業,她將之與主辦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相比擬。

Frieze藝博會落腳首爾,以及愈來愈多西方畫廊開始設點於此,在李賢淑看來都是打開韓國藝術家與大眾藝術視野的絕佳機會。她也認為與此同時,這也一定會帶來畫廊間的更高程度競爭,但也可成為提高韓國本土藝術整體水平的一個時機。畫廊為了生存,需要持續挖掘新興而具實力的藝術家,也需要努力在國內和海外開拓市場。她相信這也會更進一步讓社會對藝術的理解進入更深刻的層次。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李賢淑強調國際畫廊將繼續聚焦於更多新興的藝術家,這也是自創立以來畫廊就不斷進行的冒險,而堅持自己的焦點是這個時代中尤為重要的事。國際畫廊與代理藝術家之間維持一種基於信任的互相扶持關係,這也是其得以與許多藝術家長期合作的重要原因,未來仍將努力將藝術家帶向國際舞台,以具畫廊核心價值思考的「不變」,來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時勢。

Julian Opie個展於國際畫廊K3館展覽現場。(國際畫廊提供)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11月號350期

嚴瀟瀟(Yan Xiao-Xiao)( 203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