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下一站,首爾】格萊斯頓畫廊:總監蔡秉橋談學術研究 與商業投資的決策考量

【下一站,首爾】格萊斯頓畫廊:總監蔡秉橋談學術研究 與商業投資的決策考量

【Next Stop, Seoul】Gladstone Gallery: Director Paula Tsai on Academic Research and Business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Considerations

對格萊斯頓畫廊而言,韓國當代藝術市場,包含展覽研究以及收藏市場等層面的胃納量極大,且畫廊旗下藝術家名單早已激起當地策展人與收藏家的廣泛興趣。這些長久累積下來的資源與潛能,都是畫廊進入韓國市場後的基石,也是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

1980年代創立於紐約的格萊斯頓畫廊(Gladstone Gallery),目前已在紐約、洛杉磯、布魯塞爾等主要城市共設立五個據點,而下一個即將開立的據點則位在韓國首爾江南區。畫廊總監蔡秉橋(Paula Tsai)表示,選擇首爾作為亞洲據點綜合了諸多考量,其中之一在於旗下藝術家長年來於韓國藝術機構的展覽機會,如馬修.巴尼(Matthew Barney)2005年於三星美術館的大型個展。而韓國本地重要美術館如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Amorepacific Museum of Art)、國立現代美術館(MMCA)等所形成的完整展覽生態系,已是國際藝術家進入亞洲視野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韓國建立團隊提供支援並深耕與在地連結就相形重要,而弗里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將於明年登陸首爾更是一大拉力。

格萊斯頓畫廊首爾空間外觀。(格萊斯頓畫廊提供)

邁入後疫情時代的今日,個人與企業體都不斷思考與嘗試,實體與數位交流彼此之間的取代或不可替代性是多少?國際畫廊透過網路傳送作品PDF檔案及照片經營亞洲市場,是否有更高的成本及營收效益?對格萊斯頓畫廊而言,韓國當代藝術市場,包含展覽研究以及收藏市場等層面的胃納量極大,且畫廊旗下藝術家名單早已激起當地策展人與收藏家的廣泛興趣。這些長久累積下來的資源與潛能,都是畫廊進入韓國市場後的基石,也是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在韓國設立實體據點及駐地團隊的意義,在於提供包含藝術家展覽支援,當地藝術網絡串連,實體作品展示及客戶服務等,超越網路傳送影音及文件檔案等「提供資訊」的服務層次。

格萊斯頓畫廊將設址首爾視為一項重大承諾,這不僅是營運上的投資成本,更主要來自將藝術家逐步推廣至亞洲的佈局。歐美畫廊向來看重與美術館所的展覽合作,將其視為推廣藝術家的重要策略,不僅與收藏市場的考量並重,也是僅靠藝博會或數位服務無法顧及的層面。韓國的私人美術館不論在資金或研究層面,都有不遜於甚至超出公立美術館所的資源與能量,這源於韓國發展富可敵國的財閥經濟體制,對於資訊傳輸快速且資本密集的國際當代藝術產業而言,相較於臺灣美術館的公務體系管理,韓國的展覽生態能有更靈活的資源與合作方式,並無損學術研究價值,顯然更適合作為國際畫廊進入亞洲市場的窗口。

格萊斯頓畫廊所代理的旅美韓國藝術家安妮卡.伊(Anicka Yi)的作品《Biologizing The Machine (tentacular trouble)》於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現場。安妮卡.伊也是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渦輪大廳(Turbine Hall)2020年「現代委任」(Hyundai Commission)的藝術家。(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Gladstone Gallery, New York and Brussels, and 47 Canal, New York. Photo: Renato Ghiazza)(格萊斯頓畫廊提供)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11月號350期

呂卿( 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