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重返香港藝術現場】ABHK 2023巴塞爾香港藝術展開幕:新香港時代,台灣的亞洲藝術市場人設是甚麼?

【重返香港藝術現場】ABHK 2023巴塞爾香港藝術展開幕:新香港時代,台灣的亞洲藝術市場人設是甚麼?

巴塞爾香港藝術展會還沒開門,香港會展中心大廳已有不少前來一探究竟的SVIP與VIP們。經歷了前一天在香港各處舉辦的展覽記者會、開幕和派對,許多人都已經感受到了香港藝術環境爆發的荷爾蒙,迫不及待來見證這關鍵的一次藝博會現場。與此同時,ABHK似乎正拓展台灣畫廊與藝術家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新人設。

改變中的香港巴塞爾

「Art Basel終於有回來的感覺了!」

今年「Art Basel HK 2023 巴塞爾香港藝術展會」(簡稱「2023香港巴塞爾」)身處於「新香港」時代,2023香港巴塞爾在這十年來歷經的變化,因為疫情而產生了一個標誌性的轉向。就如同新任總監樂思洋曾表示的那樣,ABHK接下來「不僅繼續搭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更重要的是呈現亞洲當代藝術的精髓」。市場品味、收藏家結構、一二級市場的板塊交疊,諸如此類的產業變動,不少中堅畫廊為了拓展市場,紛紛開始代理起新的藝術家(甚至,是「新」的資深藝術家)。

2023香港巴塞爾還沒開門,香港會展中心大廳已有不少前來一探究竟的SVIP與VIP們。經歷了前一天在香港各處舉辦的展覽記者會、開幕和派對,許多人都已經感受到了香港藝術環境爆發的荷爾蒙,迫不及待來見證這關鍵的一次藝博會現場。

2023香港巴塞爾還沒開門,香港會展中心大廳已有不少前來一探究竟的SVIP與VIP們。圖為香港巴塞爾VIP預展開幕首日現場。(本刊資料室)

在一開始,香港巴塞爾便被視為是「歐陸舶來品牌」,但它如今也在改變。疫情雖曾極大影響了藝博會的正常活動,卻也為藝博會提示了一個新的方向:它看見香港本地收藏群體的力量足以撐起這塊市場,而且除了戰後與現代藝術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藏家願意接觸具實驗性的當代藝術作品。

國際藝博會多會為世界各地的畫廊分門別類,並以此「建議」這些畫廊在藝博會中的「人設」。例如香港巴塞爾過往便傾向台灣畫廊可以拿出常玉、趙無極與五月、東方畫會等藝術家的作品,以展現華人20世紀與戰後抽象藝術。然而,從這次的參展名單看來,面對新時代的ABHK,也正在拓展台灣畫廊與藝術家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新人設。

延伸閱讀│【專題】重返香港藝術現場

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3樓展位平面圖,紅圈標記處為本篇文章將介紹的其中3個展位。(本刊資料室)
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1樓展位平面圖,紅圈標記處為本篇文章將介紹的其中5個展位。(本刊資料室)

2023巴塞爾香港藝術展台灣畫廊選介

3E17│尊彩藝術中心

尊彩藝術中心此次在香港巴塞爾的展位鋪陳一個頗具野心的企畫,包括十位台灣藝術家的展位主題為「跨世代的綻放-從二元近代華人到多維台灣當代藝術」,從前輩藝術家如陳澄波、朱德群、席德進,到現當代的李重重、于澎,以及徐永旭、許悔之、尤瑪・達陸(Yuma Taru)、許家維、張碩尹、周代焌,拉開近一個世紀台灣藝術演進的跨度。

就媒材來看,油彩與水墨之間在具象、抽象間拉出對話與張力,錄像與雕塑裝置也在身體感與知性傳遞、感官觸動的不同層面上帶來衝擊,多元性和代表性成為整個展位最顯著的氣質。此外,徐永旭和許家維、張碩尹也各有作品展呈於本屆藝博會的「藝聚空間」和「光映現場」。

延伸閱讀│尊彩藝術中心率11位台灣藝術家前進2023 Art Basel Hong Kong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尊彩藝術中心此次在香港巴塞爾的展位鋪陳一個頗具野心的企畫,包括十位台灣藝術家的展位主題為「跨世代的綻放-從二元近代華人到多維台灣當代藝術」。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尊彩藝術中心3E17展位。(本刊資料室)

3E08 大未來林舍畫廊

對於參與香港巴塞爾,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林岱蔚認為,具企劃性的專題與結構一直是其參展的策略與觀點,如此才能更完整地傳遞畫廊的美學觀,乃至於從現代到當代藝術的經營與佈局。因此,此次展覽以華人繪畫中寫意的表現與意在畫外的精神為主軸,藉由統合在抽象繪畫與概念思維表現下,串連了創作跨距百年的現當代藝術家吳大羽、陳蔭羆、陳界仁、申亮、趙趙的作品,讓華人現代與當代藝術的脈絡與傳承有了更鮮明的連結與體會。看似難以融入此一概念的陳界仁新作錄像與攝影,則以其實為紛雜雨絲的半抽象質感,讓意在畫外的東方傳統於新媒介上形成更豐富的意涵。

而大會主辦的Kabinett策展角落中,林舍則帶來趙趙全新的概念性創作項目。趙趙1982年生於中國新疆,其作品著重探討個體意識與其所處的社會領域的關係。作品「風景」表現的是新疆及中亞的地理人文特色。這具體範圍不斷隨著不同時期發展而不斷浮動的地方,其身分符號種種變動的影響流傳至今。而趙趙透過作品畫面中猙獰的面容,扭曲的表現,晃動不安的身影,讓時代與歷史成為如幽靈的殘影。

延伸閱讀│自畫像是身分的表述 中國藝術家趙趙自畫像個展

大會主辦的Kabinett策展角落中,林舍則帶來趙趙全新的概念性創作項目。趙趙1982年生於中國新疆,其作品著重探討個體意識與其所處的社會領域的關係。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大未來林舍3E08展位。(本刊資料室)

1B36 亞洲藝術中心

在本屆於「亞洲視野」專區參展的亞洲藝術中心,以「向度的流轉:透視現當代台灣藝術」的概念,策劃莊喆與董小蕙的雙個展,藉此呈現藝術家何以將文化底蘊之養成揉合主體性思考,而形塑出別具主觀視覺、心境推演的藝術風景。兩位藝術家是首次在該畫廊的香港巴塞爾展位中展出,觀眾反應熱烈。

在戰後引領台灣畫壇走出新路的五月畫會成員莊喆,以書法結構入畫,藉由運筆的頓挫轉折、色彩的浸潤撞擊,打造氤氳蒼潤的抽象山水,其另闢蹊徑的恢宏圖像可謂省察內心的折映。至於以「老院子」系列、「黑桌靜物」構圖所著稱的董小蕙,則呈顯出另一種內在風景,儘管遭逢病痛打擊,她仍長年堅持以繪畫作為修身之法,透過老莊思想的美學與感悟來細膩觀察周遭事物遞嬗,並融合西畫對於光影與色彩的精準掌握,以細膩雅緻的畫風描繪出非全然寫實、卻無比真實的「生命的形狀」,充盈飽滿的情感亦從而流露出靜謐恬淡、歲月靜好的意趣。

延伸閱讀│野趣靜觀.大象無形 探微董小蕙的自然創作觀
延伸閱讀│王哲雄.董小蕙藝事談話錄 「老院子」藝術創作體系之形成

亞洲藝術中心以「向度的流轉:透視現當代台灣藝術」的概念策劃莊喆與董小蕙的雙個展。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亞洲藝術中心1B36展位。(本刊資料室)

1D20 安卓藝術

傅饒是本次安卓藝術展位的個展藝術家,這延續了兩年來安卓藝術為展位規劃個展的穩健策略,也可被視作今年六月即將於台北畫廊空間舉辦的傅饒個展之前奏。本次展位個展以其代表系列「夜宴」為名,其中一件巨幅三聯畫作,是藝術家典型創作語言的一次淋漓盡致表現,平遠透視法和大敘事結構,如夢境般多視角的風景與人物,色彩與結構都極具表現力。另一件異曲同工的同等尺幅作品《海市蜃樓》更在畫面主體中鋪陳了大面積宛若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常見於背景中的風景描繪,將之置於全新的表現風格中。「人間」系列以人群和遼遠風景的交融,在一個抽離了背景的時空中展現時代的精神狀態。

包括《赴宴者》及另外一些更為具體表現人物形象的畫作,則更為細緻地展現藝術家於形象與色彩之間塑造造形與氛圍的精彩探索,深刻而有力的精神性給人以震撼。而《晚鐘》、《浴女》等作也與藝術史產生有趣的對話。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觀眾也可一睹傅饒鮮有展示的陶瓷雕塑,這些脫胎自其繪畫細部的立體作品,以另一種截然不同但相通的視角進入傅饒營造的世界。

延伸閱讀│傅饒「光年」越過山脊與星雲見著的清澈:我追求的始終是事物裡的素樸

傅饒是本次安卓藝術展位的個展藝術家,這延續了兩年來安卓藝術為展位規劃個展的穩健策略,也可被視作今年六月即將於台北畫廊空間舉辦的傅饒個展之前奏。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安卓藝術1D20展位。(本刊資料室)

3E13 耿畫廊

以東方文人貴族美學為核心,耿畫廊此次以「Beyond and Between」 為題,帶來蘇笑柏、Sopheap Pich、彭薇與蘇孟鴻的作品。展覽除了意圖呈現畫廊持續耕耘推展的亞洲文化底蘊,也藉由藝術家們對材質與技術應用的轉譯與轉化,重新詮釋與解構東、西方的藝術理論,再現屬於當代的人文藝術的感懷。為了呼應展覽主軸,耿畫廊更以「異鄉人」為題,特別展出常玉與朱沅芷兩位現代大師的經典作品,藉由他們跨文化的生活經驗與身分認同,如何反思自身與他者差異,進而淬煉出個人獨特的文化語境。

對於三年來再次親身參與香港巴塞爾,畫廊負責人耿桂英認為,儘管各家畫廊企圖不同,但確實可以看見整體的活力與對市場佈局的企圖心。雖然展會才剛開始,但人潮多、客群廣,年輕新面孔的增加以至於連帶產生的氣息改變,是目前看到的新氣象。

延伸閱讀│「一池光井:蘇笑柏畫展」:我們無意延續故事,只為了創造一池光給觀者

耿畫廊此次帶來常玉、朱沅芷、蘇笑柏、Sopheap Pich、彭薇與蘇孟鴻等藝術家的作品。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耿畫廊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1D11 TKG+

TKG+今年於1D11展位帶來了些許新面孔,除了蔡佳葳、鄺鎮禧之外,之前在展會中出現過的Jane Lee(李綾瑄),本次也是首度在TKG+的展位中亮相。而此次也特別帶來甫於新加坡藝博ART SG締造收藏佳績的邱承宏,以及近年加入畫廊代理團隊、也是藝博會中的中青輩藏家不會錯過的吳耿禎近作。

對於首日開展,TKG+表示整體詢問度都很高。其中,吳耿禎除了標誌性的剪紙作品之外,也同時展出手稿階段的創作,其完整度之高讓觀者理解其創作發想歷程,在首日已傳出銷售成績。而正在籌備回顧展的李綾瑄,數件作品也在首日獲藏家保留。 作品已獲M+典藏的蔡佳葳,也吸引M+人員前來展會現場持續關注其不同類型的作品,並且也對吳耿禎的作品有高度興趣。

延伸閱讀│招魂的裝置,關於吳耿禎的「穿牆術」

對於首日開展,TKG+表示整體詢問度都很高。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TKG+1D11展位。(本刊資料室)

1B10 索卡藝術中心

索卡在本屆以寬敞的展場空間,呈現洪凌、毛旭輝、湯志義、譚軍、張英楠、席時斌以及橋爪悠也(Yuya Hashizume)等,來自中國、台灣與日本共7位藝術家之作。畫廊表示開幕不到4小時,已賣了1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日本當代藝術家橋爪悠也的作品今天已賣出四件、洪凌也售出兩件。

洪凌長年與自然相望、相守,透過走訪、體察天地,遊刃於東西藝術媒材與思維,以油彩的潑點搭配線條的皴法構築出遊移在實景與幻境之間、淋漓蒼茫的自然四時,氣勢懾人。而中國85新潮藝術運動的重要領導者的毛旭輝,向來以特定物件之描寫而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在本次展出的「圭山」系列,則以滿幅生機勃發的牽牛花增添畫面的感性與浪漫,展現他對故鄉的濃厚情懷。至於湯志義選用大漆為媒材,亦源自於1980年代的中國現代漆畫運動,為材料特有的「鏡像平面性」推進至當代語境的表述,在疊加材質與簡化打磨之間不斷反覆進行,猶如儀式般的創作過程中體現出藝術家的虔誠與靜定。

索卡在本屆以寬敞的展場空間,呈現洪凌、毛旭輝、湯志義、譚軍、張英楠、席時斌以及橋爪悠也等來自中國、台灣與日本共7位藝術家之作。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索卡藝術中心1B10展位。(本刊資料室)

1B26 伊日藝術計劃

首次參展ABHK的伊日藝術計劃,帶來了自家品牌裡具有深厚藏家基礎的藝術家時永駿的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 Toy Packaging》。藝術家將 80 年代的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報導文章與照片節錄出來,重新製作關節人偶及搭設場景,將宏觀元素幻化為藝術家微觀;將靜態的歷史照片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繪製出宣傳海報似的油畫作品,再將雕塑打包成商品化的《玩具包裝》裝置。畫廊表示,今天已有香港藏家首度購藏時永駿的玩具包裝組作品。

首次參展ABHK的伊日藝術計劃,帶來了自家品牌裡具有深厚藏家基礎的藝術家時永駿的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 Toy Packaging》。圖為2023香港巴塞爾伊日藝術計劃1B26展位。(本刊資料室)

延伸閱讀│重返香港藝術現場專題:一個更「接地氣」的香港巴塞爾及其亞洲視野,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新任總監樂思洋

Art Central 精選台灣參展藝術家與畫廊

B35 白石畫廊

在亞洲擁有多處據點的白石畫廊(Whitestone Gallery)在本屆多達16位藝術家參展。菲律賓藝術家羅納德・溫杜拿(Ronald Ventura)的作品同時展現細膩寫實與表現主義的迥然畫風,辨識度極高,而現場亦展出一組色彩鮮豔的小熊雕塑,也展現呼應當代潮流的大眾文化圖像,可謂展場亮點。

而深受各年齡層觀眾喜愛的弗洛倫泰因·霍夫曼 (Florentijn Hofman)也將在粉嶺的住宅區設製大型雕塑項目,不僅可於這次展場中看到製作過程的影片紀錄也呈現縮小版的青蛙雕塑,此外也展出他最知名的迷你版黃色小鴨與一系列繪畫作品,延續其童趣歡愉的風格。而在藝博會期間,白石畫廊也於香港空間推出日本新銳藝術家江上越與JY的聯展「諸子百家」,亦獲不少關注。其中,溫杜拿的繪畫與雕塑作品,題材富含層層意喻,在東南亞當代藝術當中展現出獨特風格。他的作品特徵是圖像與手法交疊出繁複層次,橫跨超現實主義、漫畫、塗鴉等多樣題材。

圖為Art CEentral白石畫廊B35展位現場。(本刊資料室)

A18 觀止堂

觀止堂(ADMIRA Gallery)在本屆展會除了繼續帶來廣受好評的韓國藝術家權能(Kwon Neung)以外,亦呈現日本藝術家塚本智也(Tomoya Tsukamoto)以及第一次在art central展出的台灣藝術家賴逸倫經典系列作品。塚本智也在20年以來運用空氣噴槍鋪展出三原色的各種組合可能,形成斑斕炫目的圖譜,而新近發展的作品則增添筆觸的創作痕跡;權能則擅於在日常情景中巧妙置入經典繪畫的人物與所在環境的互動狀態;賴逸倫則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看似對立卻又相似的矛盾狀態,並將自身帶入化成「意義化的動物」, 使自我在「物化」的過程中發掘出特殊的主體經驗。

畫廊團隊表示,塚本智也和權能作品在首日即有數件銷售。權能的作品都會特別以參展所在地點為背景,與在地觀眾產生高度連結,本次也首度展出結合3D列印的畫框形式。

台灣藝術家賴逸倫首次在Art Central展出,帶來經典的雕塑系列作品。圖為Art Central 觀止堂展位。(本刊資料室)
香港新興畫廊Gallery Ascend B28展位帶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台灣藝術家則有陳威廷、林彥良等。近年來該畫廊也密集參與台灣藝博會。(本刊資料室)
連續三年參加Art Central 的CURATOR Style,以「享樂主義」作為群展主题,展位上的亮點作品為西班牙藝術家胡安·科爾內利亞(Joan Cornellà)的《Yogawerk》。《Yogawerk》是一幅看似詼諧實則發人深省的作品,它反映了現代人需要同時間處理多項工作,在緊張的環境中保持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固有觀念。圖為作品《Yogawerk》,127 X 110cm,壓克力彩於木板。(本刊資料室)

【重返香港藝術現場】系列報導:

導言:重返香港藝術現場
「新香港」的金融與藝術景觀速寫
香港藝術市場錢暴,歐亞國際藏家回流:Art Basel Hongkong 2023香港巴賽爾藝博銷售總盤整(持續更新)
ABHK 2023巴塞爾香港藝術展開幕:新香港時代,台灣的亞洲藝術市場人設是甚麼?
香港藝術自由再蒙塵:鄭淑麗回應作品《3x3x6》傅柯篇影像遭香港電影檢查部撤除一事
一個更「接地氣」的香港巴塞爾及其亞洲視野,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新任總監樂思洋
尊彩藝術中心率11位台灣藝術家前進2023 Art Basel Hong Kong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

(責任編輯:陳晞)

ARTouch編輯部( 1669篇 )
今藝術&投資編輯部( 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