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
2025梅樹月「風土的花蕊」登場──立石鐵臣120歲誕辰紀念特展
立石鐵臣出生臺北,父親任職臺灣總督府,屬日治時期的「灣生」世代。今年適逢立石鐵臣120歲誕辰,本展精選其12件各時期作品...
【藝術自然史I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II
我審視這嘉義公園與嘉義樹木園栽植的樹木,了解大葉桃花心木、橡膠樹的樹型。即便陳澄波曾經展望過的展望已不復見,我仍感到心滿...
星空中,刻著你的名——「陳澄波小行星頒贈典禮」側記
這顆名為「陳澄波」的小行星,更是把藝術的影響延伸到寬闊的宇宙;而這顆小行星之前的臨時編號為「2005EW228」,更彷彿...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 Ⅱ
延續二月號「藝術中的自然史I」專題,本期推出專題的第二部分。相較於第一部分更聚焦於植物學,本次專題將視角轉向豐富多彩的動...
迎接「福爾摩沙時代」: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近現代臺灣美術經典作品亮相
臺南市美術館2館,於今日開展「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出多件國寶和重要古物。此展同時也宣告「臺南國家...
【藝術自然史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 I
如果說描繪的目的不在於再現眼前所見,反倒是「引路」,我們不妨把陳澄波的畫作,或以他的話說,「值得描寫的瞬間」,當成一幅幅...
愛看展│三軸交會的幸福所在 ── 「找揣.咱的所在」 陳澄波百三特展 以畫伯對土地的熱愛來慶生!
陳澄波的每一幅畫,幾乎都是實地寫生而來,就如他自己所說,「大自然就是我的畫室」。不能把畫展辦在大自然中,那就把自然帶進展...
一葉知秋,當台灣美術成為自然力的註腳: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試圖用博物學家的視角,以「北回歸線」、「黑潮」、「季風」為三大主軸,結合理性科學的分析...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從藝術史視角看消失的「臺灣神社祭」
祭典時奉納神社的物品,在政權轉移後被賦予新的意義;描繪祭典景象或神社空間的畫作,也隨藝術史的研究重新被審視、詮釋,創作以...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Ⅰ
在跨學科合作蔚為風潮的今日,自然史與藝術的融合,不僅揭示了科學與文化互動的歷史軌跡,也為當代藝術創作注入新的靈感,開拓了...
文章導覽
1
2
3
...
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