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古今之變/辯

【典藏30週年聯合專題】古今之變/辯

Dialectic & Deform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 Contemporary, ARTCO 30th Anniversary Joint Feature

2022年適值典藏成立30週年,古今分刊後,今次我們首度以聯合專題的模式進行規劃。除了共同舉辦了一場結合古今研究者與創作者的線上座談,也各自進行題目延伸,從傳統水墨與書法如何在今日研究與展示上拓展新局與當代互動、當代水墨的當代性,到《古美術》論及的水墨名相與知見,以及如何經典又當代,探問每個時代的當代性。參酌對照,不難看見彼此的光譜與交集。

一再重返但也一直都在

《典藏》自1992年10月成立創刊號,隨著社會時空變遷,2000年4月分刊為《古美術》與《今藝術》兩本雜誌,各自側重於傳統古典和當代浪潮面向。典藏的分刊,除了反映當時藝術市場的變化,同時也可看見藝術收藏與創作發展的分路而行。在這各自發展的20多年間,儘管在當代藝術創作中仍可看見傳統的轉換與思考,但兩者間彼此難以理解與隱然的隔閡與衝突,乃至於對水墨、書法等創作邊緣化的擔憂,或將「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視為是「跨界對談」,都令我們不禁思考:如果藝術的發展是奠基於過往,並隨著時代變遷而轉變,那麼,我們對傳統媒材(無論是書畫、篆刻等)的運用與創作,理當不僅止於技藝的留存與運用。那麼,它在「當代創作」的可能性是什麼?「傳統」與「當代藝術」兩者間的鴻溝又是什麼?在所謂「當代水墨」的市場熱潮後,什麼是我們可以積澱下來並向前開展的可能?

2022年適值典藏成立30週年,古今分刊後,今次我們首度以聯合專題的模式進行規劃。除了共同舉辦了一場結合古今研究者與創作者的線上座談(該文同步刊登於兩本雜誌),也各自進行題目延伸,從傳統水墨與書法如何在今日研究與展示上拓展新局與當代互動、當代水墨的當代性,到《古美術》論及的水墨名相與知見,以及如何經典又當代,探問每個時代的當代性。參酌對照,不難看見彼此的光譜與交集。

儘管「傳統」與「當代」的對談與辯論是個「一再重返」卻也「一直都在」的議題,但希望藉由這次的再觀看,創造更多開放的討論空間。也希冀擁有深厚人類文化資產的台灣藝術創作者,能為我們的「當代藝術」,創造更多元豐富的未來。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專題文章

《典藏.古美術》暨《典藏.今藝術&投資》編輯部(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