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古今之變/辯】回應「跳脫材料的水墨美學延續」

【古今之變/辯】回應「跳脫材料的水墨美學延續」

Yuan Hui-Li: Responding to "Ink Aesthetics that Extend Beyond the Medium"

講「延續」水墨美學可能會產生追隨既有水墨美學的迷思和陷阱,好像要回到已知的水墨美學東方情境和效果中。當然,這種延續很容易被市場所習慣的美學認知所辨識和接受,但我覺得就創作層次而言,卻不夠有挑戰性。

「如果跳脫材料(筆、墨、紙),又有什麼(創作類型或元素)可以作為延續水墨美學的可能?」

我一看到這題目,首先就出現一個問號在我的腦中:為什麼一定要延續水墨美學?延續代表有一個既定的水墨美學等待被延續!如果有了新的材料,但卻以這新的材料去延續水墨美學,顯然是將已知的結果當作創作思維的前提,而且已經有個約定俗成的水墨美學定義框架了!

講「延續」水墨美學可能會產生追隨既有水墨美學的迷思和陷阱,好像要回到已知的水墨美學東方情境和效果中。當然,這種延續很容易被市場所習慣的美學認知所辨識和接受,但我覺得就創作層次而言,卻不夠有挑戰性。

如果只是為了延續、模擬或者再現舊有的水墨美學和形態,沒有什麼新的觀點在其中,我會覺得並沒有跳脫出20世紀現代水墨畫運動「形異意同」的思維模式。當然,如果創作目標是追隨現代水墨的「形異意同」路線,那就另當別論了。

只是,我覺得21世紀的創作者問問題的方式,應該是以「拓展」取代「延續」會比較好。如何取用水墨藝術的元素,置入在不同的工具中,而能有高超的表現,其中還是有技術層面的要求,與見識層次的影響,端賴個人的蒙養與天分。

在這個擁有各種工具可能的多元時代,我比較傾向水墨的表現不應受限制。但我同樣認為,形式變異之所以發生,應該是從意涵、內容來引導;技術、工具、媒材應該是建立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而使用,而非模仿已知的水墨美學。今天使用非筆墨紙等其他工具來碰觸水墨美學的內容,重點還在於想要表達什麼不一樣的觀點、或者是藉此辯證出一些有趣的美學論點,或者發現了什麼是以前的水墨美學沒發現的,或沒辦法表現的。把新的工具材料做出有別於過往水墨美學的面向,這才比較有意義。例如,新媒體可以表現紙上水墨無法表現的時間、空間議題。結合新媒體來拓展原有水墨元素,卻有新的表現面向,這部分是我目前同樣在進行的事。又例如我的「火墨」系列,發明新的材料去臨摹古典山水畫的圖像,實則是為了顛覆原有水墨美學,開拓新的觀點與意涵。其他我也針對許多更細的水墨元素議題,在開發過往未曾被揭示的面向。

「拓展」代表有可能是將舊有水墨美學作為批判的對象、或新觀點參照的對象、或者去發現水墨美學還有哪些內容可以被開發,而這些可以被開發的正是舊筆墨工具材料所無法發展出來的水墨美學疆域,現在有新工具、材料了,就可以去揭開那些過往尚未被開發的層面。由此水墨美學的意涵和內容,不論是從其反面或從其未開發之域被展開,都因此而比舊有的水墨美學面向更豐富、更多元了。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袁慧莉( 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