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佑
2019.07.08
本專題並非針對性別酷兒(Genderqueer)、跨性別(Transgender)、變性(Transsexual)和進行分類,亦不希望樹立「新」的藝術類型;專題內容試圖在酷兒與藝術實踐的主體之間,找出兩者「跨性」的施力點。
「酷兒聽橋 跨性發勁」為本刊繼「第Q性:穿越歧路花園」之後推出的性別平權系列專題,「第Q性」啟發自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女性主義著作《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的名稱,用Queer(酷兒)的「Q」代換,讓「第Q性」既是提問,也認同地展開更多的可能。
為了「有效」,也就是客觀、理性、科學與邏輯,各種定義、思辨與論述,往往無法顧及瞬息萬變的當下與現象(甚至本...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劉星佑( 58篇 )追蹤作者
熱愛第一代神奇寶貝,熟悉庫洛牌使用方法。專長當代影像評論、書畫研究,關注農業環境與性別議題。現為獨立策展與藝術創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 Plus、藝術家雜誌、等平台。曾策展於香港牛棚藝術村、臺灣國立美術館數位方舟、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國際藝術村、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等。影像作品曾獲「臺北美術獎」優選、「台北國際攝影藝術獎」Grand Prix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