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藝術
另類史觀:伏藏——從性別論述到酷異美學
1990 年代,進入是性別運動和論述「蝶變」與「再創生」的年代。從異性藝術、女性藝術、同志藝術、陰性書寫到酷兒藝術,社會...
酷不酷盡在不言中:關於吳宗岱《Bàn-tāi》與藝術「政確」的問題
2022年底,吳宗岱在官田設置的作品《Bàn-tāi》引發媒體關注,在網路社群上傳播開來,更有許多藝術領域內的專業觀眾對...
【地景說話專題】專輯二:酷兒・原民・身體―原酷風景的四重速寫
本專題透過層疊交織彼此相容或互斥的複視觀點,一方面延續此性別觀點在原住民藝術認識論層面的批判張力,同時也嘗試回應台灣當代...
雌雄同行: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策略
提到藝術家余政達的酷兒藝術實踐,就會聯想到他的錄像作品《倘若(島嶼的)身體是一個優秀的(邊緣)粽子》及與新加坡藝術家黃漢...
酷兒世界中, 主體與實踐的「纏繞」狀態
「所以是外來異形?」
(….)
「他並不是在毀滅,而是在改變所有的一切,在創造新的東西。」
「在創造什...
酷兒聽橋,跨性發勁
本專題並非針對性別酷兒(Genderqueer)、跨性別(Transgender)、變性(Transsexual)和進行...
訪「英國酷兒藝術1861-1967」策展人克萊兒.巴洛(Clare Barlow)
英國藝術的指標機構之一的泰特英國美術館,如今跨出白色立方體,與一向以著重藝術與表演性的LGBTQ+族群合作,某種程度上也...
回歸Q小孩,從「男洞」系列看侯俊明創作心靈轉向
出櫃是人權運動吶喊的手段,卻不能因此說明酷兒世代因此平反。而侯俊明的輕撫參與者幽暗的花蕊,擁抱說不出或不完美的酷小孩,則...
正統另類:泰特「英國酷兒藝術」展,兼談柏林同志博物館 「溫克爾曼」展
英國反歧視法於2017年滿50週年,今年行政院通過同性婚姻專法,並以中性釋憲文命名《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草案...
第Q性:穿越歧路花園
專題名稱中的「第Q性」啟發自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女性主義著作《第二性》(Le Deuxièm...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