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調頻至90.0】酷兒困惑及其不滿: 淺談1990世代的「原酷」遺產與變革

【調頻至90.0】酷兒困惑及其不滿: 淺談1990世代的「原酷」遺產與變革

【Tuning in to 90.0】Queer Confusion and Discontent: The Legacy and Transformation of Young Millennial Indigenous Queers

我曾指出,2010年代原住民當代藝術場域的「酷兒現身」隨即迎來的卻是並未與之對應的、漫長的評論空缺,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此一「現身」初期,併之而來的,其實是一種非常難以快速被指認、釐清的「酷兒困惑」情感。這樣的一種「困惑」狀態,一大部分源自於酷兒主體在彼時極度性別二元化的族群文化與藝術語境中,不可能不感覺到的衝突與困境。
從1990年代開始,西方人類學界就吹起一股「原住民酷兒」的研究風潮。自此,從人類學,到藝術、文化研究的領域,非二元式的性別論述,甚而成為北美原住民解殖意識與行動的節點。這一現象,稍後也在與台灣原住民有親緣關係的南島語系島國發酵,除了研究者的著力,還高度源於當代創作者的推展,成為近年全球原民酷兒論述的重要場域。(註1)也就是說,自上世紀末期,這一關於非二元、非典型性別的研究現象,開始成為世界性趨勢。...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呂瑋倫( 6篇 )

策展人、藝評人,關注原住民藝術、後殖民與性別理論研究。近年策劃包括「后古事紀:當代原住民變裝表演叢像」、「情山色海:酷兒.原民.祕密史」、「母神的備忘錄:武玉玲個展」等展覽。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