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特輯】當代藝術與非理性禁地的邪魅邊界 陳飛豪 2019.07.31 在幽冥與人間界線完全模糊的農曆7月,這意味著隨時都能跨越理性與非理性邊界的當下,當代藝術與滿載鬼魅異度空間之間的「理性界線」,是否也有模糊與跨越的可能?本專題以「附身」、「女巫」、「薩滿」與「踏查者」這四個關鍵字深入討論,在這鬼靈蠢蠢欲動的時節,為讀者揭示的想像途徑。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加入會員 專題文章 【鬼月特輯結語】台灣當代藝術的靈性破口 【鬼月特輯】踏查者:藝術家探訪田野後的非理性經驗 【鬼月特輯】薩滿旅程與「內視」的藝術 【鬼月特輯】巫言轉譯:陳瀅如、莎琳娜.穆罕默德(Zarina Muhammad)重新定義的巫美學 【鬼月特輯】以「附身」催生:吳天章、林羿綺作品中的詩意台味 【鬼月特輯前導】林間影徊六十載:台語電影中的民間奇譚與靈異鬼話 【鬼月特輯】當代藝術與非理性禁地的邪魅邊界 Tags 台灣史 台灣民俗故事 台灣藝術史 四谷怪談 女巫 幽靈 林投姐 民俗故事 薩滿 踏查者 農曆七月 附身 鬼月特輯 鬼魂 陳飛豪( 112篇 )追蹤作者陳飛豪,生於1985 年。文字寫作上期冀將台灣史與本土想像融入藝術品的詮釋。藝術創作上則運用觀念式的攝影與動態影像詮釋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所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也將影像與各種媒介如裝置、錄像與文學作品等等結合,目前以寫作與創作並行的形式在藝術的世界中打轉。曾參與2016年台北雙年展,2019年台灣當代藝術實驗場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2021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及2020/2021東京雙年展。著有《史詩與絕歌:以藝術為途徑的日治台灣文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