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貽安(Yian Chu)
2024.05.08
撇開太空科幻的場景來分析《星際大戰》,可以發現其敘事架構的基礎來自於古典的「英雄神話」,而其推崇連結人和宇宙的「原力」概念本身便充滿著「東方」(禪宗、道家)的思想;在原住民地方性與地方知識的協助下,對抗並且戰勝了一個以工業與科技作為征服利器的殖民帝國。可以說,《絕地大反攻》恰恰是一則關於殖民抗爭終曲以及後殖民時代開啟的未來神話或傳奇故事。
1983年上映的《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英文名為:「Return of the Jedi」(絕地武士的回歸),這部知名的太空劇場(Space Theater)科幻名片應當十分適合用來思考關於「後殖民」敘事的想像。首先,在《星際大戰正傳三部曲》(Star Wars Trilogy)的故事中,其主要的惡勢力恰恰是一個「帝國」。其次,帝國真正征服銀河系的主要力量來自於工業與科技的各項大型軍工設備的生產(...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Tags
ARTouch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Ewoks
George Lucas
Postcolonialism
Return to the Jedi
Space Theater
Star Wars
Star Wars Trilogy
Steven Allan Spielberg
Wookiees
今藝術&投資
今藝術&投資2024年5月號
今藝術&投資380期
伊沃族
典藏
典藏雜誌
典藏雜誌社
原住民
史蒂芬.史匹柏
喬治.盧卡斯
太空劇場
專題
帝國
後殖
後殖民
後殖民主義
星際大戰
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
武技族
殖民抗爭
殖民統治
當代藝術
科幻
科幻片
第三類接觸
絕地大反攻
絕地大反攻—解殖與後殖
絕地武士的回歸
頭條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