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
【高森信男專欄】末世的逃逸與再傳送:2025年柏林雙年展側記
如同柏林這座城市本身充滿政治性與多元文化的交織,歷屆柏林雙年展亦多以政治議題為策展核心。本屆策展人扎夏.柯拉(Zasha...
奈良美智為什麼在「金瓜石」爆紅?四個理由一次搞懂,關鍵在於「心理收藏」?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巡迴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來到第四站——新北市瑞芳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
1990年代晚期的當代藝術創作,為社群、為自我,為靈魂?或者只是「進入了創作藝術這份工作?」
展期倒數1個月!橫山書法藝術館魯朴與張天健雙個展 重探書寫與文字的當代意義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橫山書法藝術館為平台,透過展覽與徵件機制,持續發掘具創新觀點與時代精神的展覽提案。本次「2025橫山書法...
【簡秀枝專欄】臺灣藝術產業困境的面對與思考
瑞銀與台北當代的贊助合約到2026年,明年停辦,是否意味著權益後延,還是提前解約,都是雙方的保密條款,外界不得而知;南港...
藝聞摘要:藝術家Wael Shawky擔任首屆巴塞爾卡達藝術總監、薩布薩比重返2026威雙澳洲館舞台、美國藝術經紀人協會取消年度聚會、王良吟代表新加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史上首件柏金包以858萬歐元成交價刷新紀錄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5年7月8日至7月21日。
「這真的是藝術嗎?」為什麼這也算藝術?關於當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家
在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用創作形式或作品媒材來定義藝術。卡斯登.霍勒(Carsten Höller)的兩座螺旋溜滑梯和碧翠絲...
以清晰易懂的方式來講解當代藝術發展史:《為什麼這也是藝術》 前言
當代藝術的敘事不會像《藝術的故事》那樣,具有清晰的推展。反之,當代藝術的故事必須以一連串經常動盪的危機、衝突和爭論來闡述...
英雄不必獨自作戰──「歡迎光臨介力屋」,介力屋的戰隊邏輯與身分流動
介力屋(Leverage Studio)成立於2020年,由一群1998至1999年、世紀末出生的藝術家與視覺研究者組成...
何以撫平滿目瘡痍?德國當代藝術巨匠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亞洲最大規模個展,在京都二條城的陰翳與輝煌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於80歲之際,在日本被列為世界遺產的二條城舉行了亞洲最大規模個展「SOLARI...
文章導覽
1
2
3
...
2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