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悍圖方舟:十三艙景的圖像符碼

悍圖方舟:十三艙景的圖像符碼

悍圖社成立近30年,以集體創作的長期同行見證台灣當代藝術的變動與成長。本次於羅東文化工場舉辦的「悍圖方舟:十三艙景的圖像符碼」,以「方舟」作為核心意象,象徵創作初心的承載與延續。天空藝廊宛如漂浮船體,觀者如穿梭於十三個獨立卻相互呼應的艙景,在光線、空間與作品的流動中,加入這段共同航行的旅程。展覽不只是回望,更是悍圖社持續前行的再宣示。

策展|悍圖社

自1998年成立以來,悍圖社已走過近30年。這段期間,臺灣當代藝術經歷了劇烈的轉變——從政治文化的開放、社會結構的鬆動,到藝術市場與制度的重組——每一次浪潮都重新塑造了藝術家對自我與世界的理解。作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團體之一,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等13位成員,長年以集體為平台,在展覽與創作中持續對話、相互砥礪,見證了臺灣當代藝術與民主化歷程的軌跡。對悍圖社而言,「集體」並非合作形式,而是一種長期互持的創作關係——近似兄弟姐妹般的情誼,使每位成員得以在個體獨立與群體共享之間維持動態平衡。這樣的關係讓悍圖社成為十三位藝術家在時代流動中的定錨之所:在孤獨的創作旅途中,既是彼此照應的戰友,也是持續自省與對話的共同體。

此次受宜蘭縣文化局邀請,悍圖社於羅東文化工場天空藝廊舉辦「悍圖方舟:十三艙景的圖像符碼」。天空藝廊狹長通透的建築空間宛如漂浮於空中的船體,「方舟」因此成為展覽的核心意象。「方舟(Ark)」一詞源自《聖經》中的諾亞方舟,象徵洪水中生命的延續;同時也指舊約中的「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保存神聖器物與信念。兩者皆蘊含「乘載」與「延續」之意。對悍圖社而言,方舟象徵保存創作初心、延續對世界觀察與回應的力量。這艘方舟並非避難之舟,而是一艘持續航行的船,在浪潮之中尋找與世界共存卻仍保持獨立的姿態——正如悍圖社自身的航行,不以終點為目標,而以持續前行為意義。

展覽空間結構並非依循明確主題或線性敘事,係以流動性為主軸,使觀者行走其間如穿梭於船艙通道,每一「艙景」皆是獨立的氣息與節奏,卻又在整體中形成連續的航程節點;作品作為「圖像符碼」也連結精神性創造的意義與詮釋,不再只是被動陳列的物件。光線的流動、材質的轉換與聲音的回響,也共同形塑觀者的身體經驗,強化現地性,呼應悍圖社對「展場即創作延伸空間」的理解。在此,觀者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成為「方舟」航程的同行者——與作品一同穿越圖像與符碼的旅程,使藝術不只是被觀看的對象,而是一思考契機,感受藝術如何於時代洪流中,成為記錄社會與文化脈絡的參照。退一步宏觀而言,時間的縱軸上,悍圖社的歷程可視為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的縮影;而在空間橫軸上,「悍圖方舟」則展現創作能量如何在個體與群體之間不斷生成。

藝術創作從來不只是個人的表述,更是對時代的回應。悍圖社成員經歷解嚴、民主化與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從早期對政治與文化符號的熱血衝撞,到歷經歲月後的沉澱與轉化,創作脈絡逐漸展開出多元方向。他們在圖像語言上持續深掘,也融入對社會現實與生命經驗的反思。無論繪畫、裝置、影像、織品或雕塑,創作始終與時代並行成長,紮實而堅定地持續於臺灣當代藝術譜寫耕耘。「悍圖方舟」正是這樣的延續與展現——每位藝術家以自身創作經驗為基礎,構築一場關於個體與群體、時間與空間的對話可能。

悍圖社成員橫跨不同世代與領域,思考方向各異,卻因長期共展而形成默契,使差異在展覽中匯聚為有機而層次分明的對話空間,無論個展或聯展,皆體現當代藝術語彙的開放與包容,也呼應團體堅持的民主精神。同時對成員而言,長年集體航行也是一場自我鍛鍊的承諾——要求在個人獨立與團體協作之間不斷調整與協商。悍圖社相信,團體的延續本身即是一種藝術實踐,展現藝術家對創作與時代對話的信念。《悍圖方舟》不只是回顧,而是一種延續與再出發;之所以持續前行,並非因為確知的目的地,而是因著航行本身的意義。

本次展覽透過空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構築開放的敘事結構,使每位參與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身的觀看角度,讓藝術回歸純粹的對話與體驗。將創作能量與思考成為舵與帆——或深沉或明亮,皆真切地回應時代,在浪潮之間延續。藝術,承載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於記憶與現實、個人與社會、地方與世界之間緩緩漂流,而這艘方舟,期望將臺灣本土藝術能量推向更遠的未知,在當代藝術的浩翰壯闊中持續前行呼息。

最終我們將明白,「悍圖方舟」並不指向終點,而是不懈航行於藝術與生活的交界。悍圖社以此展覽回望自身歷史,也回應臺灣當代藝術的現況。方舟象徵的不只是創作成果,更是長年累積的觀察、對話與信念。悍圖社的航行尚未完結,而藝術的意義,也正在一次次破浪之中被不斷證明與確立。

悍圖方舟:十三艙景的圖像符碼

展期|2025.12.06–2026.03.15
地點|羅東文化工場 天空藝廊

郭齡( 1篇 )

現任拍賣公司線上拍賣部經理,在此之前皆任職於商業畫廊。2017–2019 年赴紐約佳士得美術學院攻讀研究所,並取得現當代藝術史碩士。

返台後持續在藝術界身兼社畜與觀察者,同時佛系經營 podcast,希望讓更多人愛上藝術、走進展覽,如果最後不小心變成藏家就更完美了。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