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藝聞摘要:莊偉慈和黃姍姍入選芝加哥藝博會策展人交流計畫、姚瑞中威尼斯獲獎、和平新生天橋遭拆除、紫藤廬封館修繕、休士頓美術館推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高更展、荷蘭國家博物館「夜巡行動」修復計畫第二階段、巴黎Cognacq-Jay博物館18世紀文物遭劫、邦瀚斯全新亞洲總部開幕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4年11月12日至11月25日。
世界與在地視角下,日本當代藝術發展及其探問與挑戰: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香港M+「1989-至今:日本當代藝術的變遷」論壇
由東京國立新美術館(NACT)、香港M+合作舉辦的「日本當代藝術與世界1989–2010」(暫名),將於明(2025)年...
【表演策展論】皇冠小劇場的「策展」實驗與啟示
臺灣現今對於「表演策展」概念的討論日益熱絡,並開始深入研究藝術總監、策展人、劇場導演、戲劇顧問與製作人之間的差異與分工,...
【場景次世代】另與異的追尋:符號可以填補代溝嗎?
團隊在遊走式劇場中,以堆放廟埕生活圈中常見的雜物,詮釋一種近似於臺灣在地印象的廣場,有蔬果紙箱、塑膠椅、攤販用的陽傘。在...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相遇在東京:關於不在臺灣的臺灣美術史故事
以臺灣與東京的關係為例,臺灣美術史的研究者認為,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臺灣受日本殖民,作為帝國首都與藝術中心的東京,成為臺...
何崇輝五百件捐贈,跨世代藝術收藏的永續傳承──華岡博物館「輝映華岡─何崇輝先生捐贈展」
此批捐贈,亦是近年臺灣藏家捐贈書畫篆刻作品數量最多的一次,作品時間軸線從渡海來臺名家,乃至大老前輩、活躍的中堅壯年,且延...
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棲息之所」探討人體與大地關係,132件人體雕塑公開亮相!盼未來以臺灣磚創作,一圓臺灣個展夢
今(2024)年74歲的英國知名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1950-)於北京常青畫廊的「棲息之...
2024臺北美術獎揭曉:邱子晏《曼德拉記憶》獲首獎,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張哲榕、謝佳瑜獲優選
「2024臺北美術獎」首獎由邱子晏以探究歷史與記憶交互辯證的《曼德拉記憶》獲得;5組優選獎得主包括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
【場景次世代】小心!異質主義──簡妙如與黃大旺對談獨立創作場景
從1990年代至今,不少當代藝術創作者、策展人與研究者們,都各自與次文化或另類創作場景有著較少被學院所提起的聯繫與實踐網...
【專題】場景次世代:場景的變體與異質抽樣
「場景次世代」是一個對臺灣另類文化場景現象的抽樣觀察,觀察跨文化的團隊,與創作者的文化實踐,藉此思考幾個問題:在目前不同...
文章導覽
1
...
5
6
7
8
9
...
5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