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地緣政治的波盪不斷,以致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在可預期的景氣狀況下修,藝術市場儘管略呈衰退但仍展現其韌性。在可運用資金受限的情況下,買賣雙方皆更趨謹慎理性,出自名家、來源有緒的高端作品成為參考指標,可從許多重要藏家珍藏專拍皆以白手套收場獲得印證。
而相較於上半年度不慍不火的成交成績,下半年度的拍賣市場則呈現反彈之勢。例如:佳士得(Christie’s)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度全球成交總額斬獲21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27億美元衰退22%,而累計全年度的全球成交總額達57億美元,則僅較2023年下降6%,顯見下半年度業績增長幅度之大。

此外,在私人洽購比例亦有大幅提升,佳士得在全球私洽總額增長達41%,邦瀚斯(Bonhams)在香港的私洽業務更成長68%之多。亞太區買家在市場的參與度仍保持活躍,如邦瀚斯的全球成交總額則由此區買家貢獻近25%。除香港與中國之外,東南亞買家也有極為顯著的增長比例。
亞洲市場展開新局
三家國際拍賣行在2024年下半陸續於香港啟用全新亞洲總部,在自主性更高的空間整合展示廳、拍賣廳與藏家接待室於一體的完整服務,可全年提供拍賣、展覽與相關活動規劃,勢將驅使亞洲藝術市場重新調整拍賣週期與節奏。
而西方重磅藝術家陸續導入亞洲拍場的趨勢,也改寫了以往多由趙無極、常玉、奈良美智與草間彌生爭榜的情況。佳士得香港亞太區新總部於2024年9月在The Henderson啟用後,做為開幕誌慶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端出曾為波旁-兩西西里皇室珍藏逾三十年的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停泊的船隻》(Les canots amarrés)以及首度現身拍場的莫內(Claude Monet)經典系列《睡蓮》(Nympheas)等高端西方藝術,也都創下其在亞洲市場的新高交易紀錄。而佳士得亞洲在本年度下半年成交總額更創下自2021年以來新高,估計達32.8億港元(約合4.2億美元)。

香港蘇富比(Sotheby’s)在進駐旗艦藝廊(Sotheby’s Maison)後在11月舉辦的首檔「現代與當代藝術晚間拍賣」是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作品首度在亞洲市場上拍,《無題(黃與藍)》(Untitled (Yellow and Blue))的成交價達2億5,250萬港元(約合3,247萬美元),躍居亞洲當年度最高價的西方藝術品。然而,此作前次在2015年紐約蘇富比亮相是以4,650萬美元成交,或可看出全球景氣所致的明顯下修幅度。

至於香港邦瀚斯業績在2024年則呈現穩定成長之勢,春拍成交總額為2.7億港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達33%,更拍出草間彌生年度最高價成交的油畫《無限》(Infinity)。創作於1995年的此作是市場上首次出現同時融合「波點」和「無限的網」的純抽象構圖,以4,643.4萬港元(約合594.3萬美元)成交價易主。而在10月揭幕全新亞太總部之後舉辦的現代及當代藝術秋拍,拍出1,001萬港元(約合128.6萬美元)成交額的《運輸帶上的男人》也締造日本藝術家石田徹也的世界拍賣紀錄。累計全年度的拍賣成交總額約達6.7億港元,是自2007年進駐香港以來的最佳數據,較2023年增長18%,而私洽業務更大幅增長達68%。

超現實主義迎來高光時刻
2024年為超現實主義面世100周年,全球也陸續舉辦主題展覽與拍賣,使之再度成為關注,當中尤以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最受青睞。馬格利特在佳士得紐約秋拍推出的名人收藏專場「MICA:米卡.艾根特珍藏 」(MICA: The Collection Of Mica Ertegun Part I)上拍的《光之帝國》(L’empire des lumières)以1億2,116萬美元成交,不僅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也躍居當年度最高價成交的藝術品,而在藝術家前五高價紀錄,即有四件為此系列之作。而在同日接著進行「20世紀晚間拍賣」上拍的紙本《光之帝國》也挾此氣勢,拍出1,881萬美元成交價,為先前紙上作品拍賣紀錄的兩倍,顯見市場對此主題的熱切追捧。而2024年3月在佳士得倫敦上拍的《親密友人》(L’ami intime)亦以3,366萬英鎊(約4,304萬美元)成交為藝術家個人當年度第二高價之作,更躋身歷來拍賣紀錄第三名。馬格利特的世界排名也從2023年的第六名躥升至2024年的榜首,拍賣銷售額斬獲近2億6,480萬美元。

另一位明星級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在2024年最高價成交作品為蘇富比10月於巴黎舉辦的「超現實主義及其遺產」(Surrealism and its Legacy)上拍的《Rose méditative》以390萬歐元(約合423.8萬美元)成交,為高預估價四倍之多。而2024年度成交作品數量更突破3,100件,達個人紀錄新高。
此外,2024年不容忽視的還有作風低調的女性藝術家李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在2024年5月的蘇富比紐約現代藝術晚拍,《達戈貝爾特的消遣》(Les Distractions de Dagobert)以2,848萬美元成交價拍出,締造其繪畫作品新高紀錄。而在半年後的蘇富比紐約秋拍,一座高度逾兩公尺的木雕《貴婦(貓女)》(La Grande Dame (The Cat Woman)),以低預估價兩倍以上的1,138萬美元成交,也為其雕塑作品拍賣紀錄改寫新猷。

高價拍品盤點
佳士得於2024年11月紐約拍賣共斬獲6.89億美元成交總額,其中有九件拍品成交價突破千萬美元大關,領銜作品包括:2024年度唯一達到億元等級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雷尼.馬格利特的《光之帝國》,而美國藝術家埃德.魯沙(Ed Ruscha)的《標準車站,十美分西部撕成兩半》(Standard Station, Ten-Cent Western Being Torn in Half)以6,826萬美元成交,不僅改寫藝術家新高拍賣紀錄,更躍居為2024年全球第二高價藝術品。而佳士得稍早在10月倫敦舉槌的「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晚間拍賣」成交總額達8,198萬英鎊(約合1億714.7萬美元),相較2023年同期晚拍成交總額的增幅高達83%。

在1874年舉辦首檔展覽的印象派也在2024年迎來150周年,以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領銜,在蘇富比紐約秋拍推出的「遺澤流芳:西德爾.米勒藝術典藏晚拍」(A Legacy of Beauty: The Collection of Sydell Miller Evening Auction)登場的《睡蓮》拍出成交價6,550萬美元,為他在2024年度最價昂之作。而莫內在2024年度世界排名第二,拍賣銷售額達2億5,107萬美元,市場買氣熱度不退。

富藝斯(Phillips)於五月紐約舉辦的現代及當代藝術紐約晚間拍賣,拍出義大利人類學者弗朗西斯科.佩利齊(Francesco Pellizzi)及其家族舊藏的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無題(埃爾瑪戰士)》(Untitled (ELMAR)),以4,648萬美元成交價成為全球在2024上半年度最高價易主的作品,也是藝術家全年度的拍賣作品之冠;而安排在香港春拍登場的《亞摩利人獵遊》(Native Carrying Some Guns, Bibles, Amorites on Safari)則以成交價9,873.5萬港元(約合1,262.6萬美元),為亞洲市場年度最高價之作。至於在11月佳士得紐約21世紀晚間拍賣上拍的《無題》也以2,295萬美元刷新紙上作品紀錄。

安迪.沃荷(Andy Warhol)創作於1964年的《花》(Flowers)於5月佳士得紐約拍出3,548.5萬美元,為其年度最高價成交之作,且相較於2022年在佳士得拍出的同系列作品成交價為1,584.7萬美元,反映市場對此主題的關注。而在同月舉辦的佳士得香港春季拍賣也有同系列的《花》上拍,以6,662,5萬港元(約合853萬美元)成交價譜寫2024年在亞洲拍出的最佳紀錄。

至於在全球三大藝術市場之外,拍出強勁拍賣價格之作如:成立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的藝術家克林姆(Gustav Klimt)未及完成的《Fräulein Lieser的肖像》(Portrait of Fräulein Lieser)於2024年4月在維也納im Kinsky拍賣行以3,850萬歐元(約合4,115.3萬美元)高價拍出,躍居為奧地利拍賣史上最昂貴的作品。據悉,此作是由前蘇富比環球主席黃林詩韻(Patti Wong)創辦的藝術諮詢公司PW&A代表的香港買家購得。
17世紀法國靜物畫家讓.西梅翁.夏爾丹(Jean Siméon Chardin)的《切開的蜜瓜》(Le Melon entamé)在佳士得巴黎六月以兩倍高預估價落槌、2,673萬歐元(約合2,898.5萬美元)易主,不僅成為法國拍賣市場在2024上半年成交價最高的拍品,也同時刷新藝術家的世界拍賣紀錄。

經典大師迭創高價
2024年7月佳士得倫敦「古典大師 第一部分」專場上拍的威尼斯畫派名家提香(Titian, 1488/90-1576)早期作品《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息》(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以低預估價1,500萬英鎊落槌、成交價達1,756萬英鎊(約合2,224萬美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此外,同場上拍的安特衛普畫派之父昆汀.梅西斯(Quentin Metsys, 1466-1530)知名畫作《櫻桃聖母》(The Madonna of the Cherries)拍出1,066萬英鎊(約合1,346.3萬美元)亦締造個人拍賣新高。

文藝復興名家波堤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大約創作於1470年的《聖母子登基》(The Virgin and Child enthroned)自1904年獲購藏後便未曾公開面世,在12月蘇富比倫敦的「古典大師與19世紀繪畫」晚間拍賣,以將近三倍高預估價落槌,成交價達996萬英鎊(約合1,266.7萬美元),為藝術家的早期作品行情樹立嶄新里程碑。
佳士得同樣於12月初在倫敦推出知名藏家專拍「薩姆.約瑟夫維茨收藏:林布蘭的圖形傑作-第二部分」(The Sam Josefowitz Collection: Graphic Masterpieces by Rembrandt van Rijn – Part II)締造白手套成交結果,並創下五筆拍賣紀錄,如:版畫《基督被釘在兩個小偷之間:「三個十字架」:三個十字架》(Christ crucified between the two Thieves: ‘The Three Crosses’)以125萬英鎊(約合159.3萬美元)成交,成為此作於第四階段版本的最高價拍賣紀錄,也是林布蘭版畫作品的第四拍賣高價。
女性藝術家市場成長活躍
女性藝術家在2024年獲得市場的積極回應,無論是拍場老將所展現的穩定續航力或是後起之秀,而過去在藝術史上被低估的女性藝術家也獲得市場重新關注與追捧。如前已提及的李奧諾拉.卡林頓《達戈貝爾特的消遣》所締造的2,848萬美元的個人成交新猷,更躍居為2024年度最高價的女性藝術家拍品。至於同為超現實主義的阿根廷裔藝術家萊昂諾.菲尼(Leonor Fini)的人物畫作《Rogomelec》在佳士得倫敦秋季晚拍也拍出低預估價兩倍的90.7萬英鎊(約合118.5萬美元)成交價,排名個人第二高價拍賣紀錄。
草間彌生在2024年度拍賣成交總額逾1億2,850萬美元,依然是當前最具身價的女性藝術家,當年度最高價成交繪畫作品為邦瀚斯香港春拍登場的《無限》(Infinity),以4,643.4萬港元(約合594.3萬美元)成交價易主。在雕塑方面,則是佳士得紐約秋拍以682.6萬美元成交的《南瓜》最高。此外,草間彌生的作品也在2024年6月成為蘇富比近年推出的密封拍賣(Sotheby’s Sealed)首件競投藝術品,此模式在此前皆以雅逸精品為銷售項目,顯見其代表性。

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在2024年的市場行情續航力穩定,年度最價昂之作為蘇富比紐約春拍的《中午》(Noon),以2,261.5萬美元成交,也譜寫個人拍賣紀錄第三高價。至於在佳士得紐約秋拍登場的《城市景觀》(City Landscape)拍出1,780.5萬美元成交額,則位居個人拍賣紀錄第四,與同場另一件拍出938萬美元的《無題》(Untitled)都為「洛克斐勒珍藏米切爾作品:科學造福人類」(The Rockefeller Mitchells: Science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ity)釋出,其收益也將投入洛克斐勒大學的生物醫學研究。
至於後起新秀則有:1993年出生的奈及利亞裔英籍藝術家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是泰德現代美術館永久收藏中最年輕的藝術家,在2024年3月的佳士得倫敦上拍的《扭曲編織的沉思花園》(The Woven Warped Garden of Ponder)以兩倍高預估價落槌、155.2萬英鎊(約合198.5萬美元)成交,是自2023年以來連續三度刷新個人拍賣紀錄。而同樣是90後的露西.布爾(Lucy Bull)也在2024年接連刷新個人拍賣紀錄前二高價,最高價之作為九月在佳士得香港拍出的《18:50》,以1,852.5萬港元(約合238萬美元)成交。

此外,1997年出生中國、現居倫敦的藝術家李黑地(Li Hei Di)也是不容忽視的焦點,其作品已獲國際多所藝術機構收藏,並在2024年入選富比世(Forbes)亞洲30歲以下傑出青年的藝術類榜單(30 under 30 – Asia The Arts),亦是佩斯畫廊(Pace Gallery)代理的最年輕藝術家,其作品也陸續在2024年進入拍賣市場,分別於富藝斯的紐約與香港秋拍登場,最佳成績為120.6萬港元(約合15.5萬美元)成交的《橘泳》(Orange Swim),後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