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入秋之際的藝術小史~古典名畫裡的閱讀人。 讓我們一起用愛閱讀,賞藝術,靜心迎來秋天到!
除了閱讀外,把心思沈靜下來欣賞些藝術品,特別是那些跟閱讀有關的藝術品,不但能幫助我們調劑季節的轉換,還能在滋養文化的同時...
以假亂真:清宮工藝中的像生瓜果
18世紀末的《清俗紀聞》,是當時長崎貿易官中川忠英調查到長崎進行交易的清國商人的生活風俗和習慣的書籍,中川忠英手下的「唐...
第五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來台三場藝術考古講座紀錄
近期(8/1),第五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來台受獎,並受邀發表三場演說。潔西卡.羅...
全球「物質宗教」文化研究新趨勢:黃士珊「物質與儀式:藝術史與宗教研究的整合視野」跨域講座紀實
近日(7/29)國科會人文處舉辦「藝術學學門/前瞻跨領域系列講座(第六場)」,邀請來自美國萊斯大學 (Rice Univ...
43年之後,朱沅芷如何「在台灣」?兼論「海外華人藝術家」論述框架,與重建臺灣藝術史之未竟
在觀看耿畫廊策劃的「旅途中:朱沅芷」後,我心中忍不住產生一個問題:像他這樣在各國移居創作的藝術家,至今所在多有。他們會是...
【「狂八〇」的延長賽】從「表演」到「表演檔案」,再到跨領域藝術史文件展——關於「狂八〇」的一些思考
「狂八〇」關注的年代正是跨領域藝術家利用「表演」的具身、流動、變易之潛勢動能,以及總在「情境之中」的內外張力,試圖突破戒...
克林姆絕筆之作《持扇的女子》再現拍場,有望締造歐陸最高拍賣紀錄
倫敦蘇富比於2023年6月底舉槌的「現代與當代藝術晚拍」,以奧地利藝術家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1...
大英博物館重磅特展:「晚清百態」看見隱藏世紀的幽光
大英博物館於2023年5月18日推出的「晚清百態」(China’s hidden century)特展聚焦於19世紀受忽...
陳貺怡接任國美館館長,具專業藝術史與策展身分成開館首例
文化部今(12)日宣布,原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因屆齡將於7月1日歸建北藝大,並預計於七月底屆齡退休,所遺職缺將由國...
是新議題,還是舊政治:「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加密藝術策展如何評論?
審視目前加密藝術的線上/下策展邏輯,經常更強化傳統藝術世界以殿堂級的藝術巨星(知名背後通常等於作品價格的高昂),來號召展...
文章導覽
1
2
3
4
5
6
...
1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