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張寶成專欄】收藏就是創造:生成數位生成藝術史的Le Random

【張寶成專欄】收藏就是創造:生成數位生成藝術史的Le Random

【Column by Zhang Bao-Cheng】Collecting is Creating: Le Random, Generating Digital Generative Art History

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藝術叢集中,今年三月才正式成立的Le Random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裡沒有作品上架和販售,大家看到的是產業終端經過嚴格汰選、保護與思考的藏品。打開網站首頁,目前125位左右的藝術家,共約500件作品,清一色都是生成藝術(旁及少數重要的人工智慧和錄像作品)。翻開另一特色頁面「社論」(editorial),我們便能真正了其野心。在專業的書寫下,Le Random收藏的作品逐步被編進一段正在發展的數位生成藝術史。

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中,應該沒有像此刻這麼輝煌過。當然,我們可以說現在備受矚目的生成藝術媒材,已轉換為「位元」這個數位世界的單位,不再是紙張、顏料或任何織品。但不可否認,這個新媒材確實便於展現系統自我創發的特質,而這正是「生成」這個用語的關鍵。在上述技術前提下,創作、發表、買賣和收藏等多方行動的型態也跟著不同,最終導致新藝術史的生成。本文簡單介紹的收藏機構Le Random,便企圖生成一段數位生成藝術史。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在大眾媒體的露出,至今已兩年有餘,明顯的發展態勢似乎是由盛轉衰。然而,在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方面,仍有不少人投入心血。一路走來,我們認識不同類型的行動者。首先,是開放各類作品上架及販售的平台,如opensea(以太坊)或objkt(泰卓鏈)。其次,是作品上架及販售須經過審核的策展平台,如Art BlocksTenderVerse。再來,當然是被置放到這些平台上的各類作品和專案,從西方老牌的CryptoPunks到經典的Fidenza,再到台灣本土精美的Elysium Shell和投身公益的百岳計畫。如果收藏到一定程度,還可以找到讓使用者自由布置和擺設數位藏品的平台,以此累積聲望、展示品位,如deca,3D虛擬展間無疑是另一種選擇。此外,我們還聽過國際著名的藝廊開設自己的數位藝術平台,如Pace Gallery的Verso

區塊鏈藝術策展及展售平台Tender官網。(張寶成提供)

在這個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藝術叢集中,今年三月才正式成立的Le Random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裡沒有作品上架和販售,大家看到的是產業終端經過嚴格汰選、保護與思考的藏品。打開網站首頁,目前125位左右的藝術家,共約500件作品,清一色都是生成藝術(旁及少數重要的人工智慧和錄像作品),版面簡約俐落。即便是實體的美術館或博物館,也鮮少只收藏特定類型的作品。

翻開另一特色頁面「社論」(editorial),我們便能真正了其野心。在專業的書寫下,Le Random收藏的作品逐步被編進一段正在發展的數位生成藝術史。第一篇專文——今年六月才發布——由Le Random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thefunnyguys撰寫,內容揭示了他滿懷熱情踏入數位生成藝術、關注科技與藝術如何交織的歷程;不只如此,我們也了解「Le Random」(隨機)一詞的由來。在人機互動的過程中,藝術家的直覺(intuition)不再是作品靈活、有機的唯一來源,重點是「隨機」,而這個特色完全有可能出自計算機或電腦創造出的系統本身。他引用電腦藝術先驅維拉.莫納爾(Vera Molnár)的說法:「有一個東西可以取代直覺,那就是隨機。」這並不是鼓吹電腦取代人類,死板地令兩者對立,而是在科技和人性之間找到一個共通性,如此方能擴展生成藝術的可能。

這個擴展的結果是一個啟迪人心的恢弘史觀。與社論頁面並列的,是另一個獨特的「時間軸」(Timeline)敘事。從1950年起,Le Random逐步追索跟「生成」概念有關的藝術流派、思想、運動、創作者和藝術及學術作品;以十年為斷代,直到我們身處的2020年代。讀者可以看到1950年電腦科學家Edmund C. Berkeley出版的刊物《電腦與自動機》(Computer and Automation),以及隨後每一年技術和思想的新進展。儘管網站現在只更新到1970年代,但如果參與今年五月東京的Bright Moments活動,在現場聽過Le Random成員的介紹,必然拿過那張把1850年前——甚至遠達西元前70,000年——的長段歷史演繹至當下的海報「生成藝術的十個重要時刻:世界」(10 Moments in Generative Art: World)。原來早在遠古時期,特別是南非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 Cave)有著「人類最古老畫作」之稱的壁畫中,已存在根據演算概念而來的線條。到了21世紀的10年代,非同質化代幣和數位作品的鏈上發展,為此前延伸了超過半世紀的生成藝術找到堅實的數位網路基礎,生成藝術不再只有概念與審美的一面,更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在所有權和隱私權方面的突破、智能合約多版次差異性的創造,改變了既有藝術產業和生態。

延伸閱讀|【張寶成專欄】虛實間的連通,東西方的互動:寫在Bright Moments東京行之後

海報「生成藝術的十個重要時刻:世界」。(張寶成提供)

如果thefunnyguys是Le Random的門面——我們在Bright Moments現場隨時可以感受到他的親切笑容,出身收藏世家、本身也是大藏家的他顯然跟許多藝術家交好,足以成為這個收藏機構的代表人物——那麼化名「僧侶安東尼」(Monk Anthomy)的Peter Bauman則是Le Random的智囊寫手;在網頁上,他的身分正是研究員。Le Random成立前,我們對這個名字的認識,可能來自另一個關注藝術NFT的線上雜誌Right Click Save(簡稱RCS,由另一位著名的數位及生成藝術評論家Artnome成立,本名Jason Bailey),但後者並沒有打造藏品和歷史敘事的行動。Peter Bauman發表了許多精湛文章,在〈生成藝術揭秘〉(Demystifying Generative Art)一文中,他從不同藝術家的著作和訪談中歸納出「生成」概念的不同流派,並加以統整,爬梳它們的關係。我們看到,強調「系統」(system)整體性的是一類,生成「結果」(result)之多樣性的是一類;往前追溯先於系統的「概念」(concept)是一類,往後探查結果生成之前系統「自發」(autonomy)過程的也是一類。在這四種類型之後,Peter Bauman把Le Random關注的生成概念定位在「脈絡」(context),亦即不拘泥特定取向,靈活就各個層面接近生成藝術,將它放入不同時空、事件和方法下來認識。作為史學的關鍵字,「脈絡」一詞讓我們再次感受到Le Random寫史的雄心。

Peter Bauman為生成藝術所歸納的分析架構。(張寶成提供)

藝術史的實踐,特別是收藏的行為,固然需要豐富的知識,卻絕對不可能只有知識、只跟知識有關,說穿了,還要有豐厚的身家和良好的理財之道。thefunnyguys本身是2021年早期幾項著名非同質化代幣藝術作品的藏家,包括Ringers(Dmitri Cherniak)Fidenza(Tyler Hobbs)Archetype(Kjetil Golid),本身也是punk之一(CryptoPunks藏家)。就算加密貨幣目前尚處熊市,這些作品名列殿堂的事實也足以使其價格持續高漲。翻看Le Random「我們的團隊」(Our Team)頁面,當然少不了具有經濟背景且在金融機構服務過的Zack Taylor。有趣的是,不同於正規的職稱介紹,同時擔任財務長和營運長的他也寫下了自己的收藏對象,如Snowfro、Zach Lieberman、Michaël Zancan和William Mapan等一流藝術家和程式創作者的作品。看來僅僅了解法幣世界並不夠,還必須在加密世界沉潛過,而這個加密世界如果只限於加密金融同樣不足,還必須識貨並能辨別名家。只有綜合了知識和財富,「收藏」這個說來愉悅輕巧的行為才能被落實,產生巨大的影響。化名nemocake的Conrad House,在Le Random擔任分析師,職責就是「下好離手」,購藏真正值得的標的。如果跟筆者一樣2021年就開始收藏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對泰卓鏈上的這個藏家名稱應該還有印象。再一次,無論知識還是財富,沒有扎扎實實的「田野行動」——收藏——便是隔靴搔癢,很難抓到重點,而區塊鏈技術和相對廉價的泰卓鏈代幣,能讓收藏的經驗迅速累積。

opensea上目前地板價的Fidenza,本文截稿前為65.33顆以太幣。(張寶成提供)

綜上所述,Le Random究竟是什麼樣的機構呢?它不是代售藝術家作品的當代藝廊,也不是低價購入再高價出售作品的投資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自治組織),反而接近一個具有鮮明品牌形象的美術館。不過,這個美術館並非什麼都收藏與展示,而是有一個清晰的主題:生成藝術。最特別的是,它不是針對「既有歷史」中的作品來收藏,儘管並不排斥這些珍貴的成果,而是著重在收藏的過程中透過分析與評論來「建構歷史」,就像它自我揭示的任務所說的,透過社論內容「為藝術史中鏈上生成藝術的角色提供脈絡與洞見,使我們的社群能夠理解過去,策畫現在,歡慶未來」。這個未來就如同其名稱所示,同樣充滿隨機。透過收藏,我們也能行動。收藏不再是被動地事後撿拾,也可以是主動出擊,不斷創造。

張寶成( 27篇 )

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