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可以大量生成的時代,英國藝術家安娜.瑞德勒(Anna Ridler)指出:「重複、耗時……但唯有如此,才能創造出真正美麗的東西。」她親自拍攝並標註上萬張鬱金香圖像,打造出《萬種(鬱金香)》,對抗AI慣用的數據擷取方式,並揭示影像背後的文化與勞動結構。延伸作品《花葉病毒》則以GAN生成的鬱金香動態影像,對照比特幣價格波動與歷史投機狂潮,巧妙並置科技與市場的邏輯。其後的《花的拍賣》結合區塊鏈,進一步反思虛擬圖像的稀缺性與價值建構。瑞德勒讓AI不只是工具,更成為介入資本與知識生產系統的批判視角。
英國藝術家安娜.瑞德勒(Anna Ridler,1985-)身兼研究者與藝術家雙重身分,長期關注機器學習技術如何形塑觀看、分類與理解圖像的方式,並以自製資料集的創作策略,不只是影像生成,而是聚焦影像背後的系統與結構如何形成偏見與敘事。她曾表示:「創作中最核心的工作,是親自製作資料集,以顛覆AI圖像訓練慣用的『撈取—模仿』路徑,轉而揭露影像之中不為人察的文化與經濟預設。」(註1)
她的作品橫跨...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Tags
AI training
AI訓練
Anna Ridler
artificial scarcity
artistic labor
Bitcoin
blockchain art
Bloemenveiling
cryptocurrency
data bias
data craft
GAN
handcrafted dataset
image annotation
image classification
Mosaic Virus
Myriad [Tulips]
visual economy
今藝術&投資
今藝術&投資2025年5月號
今藝術&投資392期
今藝術&投資專題
加密貨幣
區塊鏈藝術
圖像分類
圖像標註
安娜.瑞德勒
數位藝術
數據工藝
機器學習
比特幣
演算法的靈光
演算法的靈光:在AI浪潮中重探藝術的邊界
生成對抗網絡
稀缺性
自製資料集
花的拍賣
花葉病毒
萬種(鬱金香)
藝術勞動
視覺經濟
資料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