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放緩,連帶讓藝術交易市場籠罩在一種不確定的氛圍當中。富藝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李美玲指出,國際政治與經貿狀況的波動讓許多藏家不免會將更多心力放在事業上,對於收藏自然也就相對抱持觀望態度。
不過,她也認為從過去的市場震盪經驗來看,收藏是一種持續進行的事情,不會因為外部環境有所變動就停止,而是在資金配置上變得保守,但對於有心投入且有經驗的藏家都很清楚自己在找什麼作品,一旦在市場出現就會積極爭取。於此同時,抱持短期買賣套利、缺乏長期觀察的人往往也在市場轉冷時最先退場,而這種淘選機制其實也得以讓市場回歸穩定,「在市場景氣蓬勃的時候,會把不那麼好的作品價格推高,往往也把優秀藝術家的行情推得過高,這其實會扼殺他們的市場週期與藝術生涯。」而當熱錢退去,就能明顯看出有哪些經得起考驗的藝術品還存留在市場裡。

儘管近年來,拍賣市場上大幅超越估價成交、刷新個人紀錄的作品數量減少,但這也表示藏家可用更為合宜的價格購得作品。「現在的市場其實是資深藏家游刃有餘的狀態。」在李美玲看來,目前的市場景況其實毋須考慮太多外在因素,反倒是每個要踏入收藏的人必須面對最根本的問題─為什麼要收藏?要收藏什麼?真正能長期留在市場的藏家有著清晰的方向與耐心。「收藏不是用耳朵聽來的。」李美玲指出,藏家自己要做功課,勤走畫廊、藝博會與拍賣會,觀察整體的趨勢以建構自己的觀點,就不會跟風追著眼前的高價作品。而她也提出另一角度的思考:藏家是否打算處理當初買在高點、如今市場熱度已過的作品,以將資金作重新配置。
相較於前幾年的藝術市場呼應整體國際社會觀念的發展動向,對黑人藝術、女性藝術以及新銳藝術家產生高度關注與追捧。而就她的觀察,近期的市場趨勢則是回望那些已被藝術史認可的名單,「如今藏家更看重的是,這個藝術家是否長期在市場裡穩步上升,即使價格不免有所起落,但仍被廣泛的藏家群體所認同,並且也會參考國際博物館的典藏等資歷。」

而對於新手與預算有限的新晉藏家而言,有無推薦入門級的作品?李美玲表示,版畫是相對容易被忽略的門類,但其創作形式與媒材表現其實相當多元有趣。相較於亞洲藝術家會從既有作品轉化為版畫形式,歐美藝術家往往會新製版畫創作,像是國際藝壇聲望極高的霍克尼(David Hockney)與李希特(Gerhard Richter)都有許多版畫作品,可以從中選擇符合預算的作品為入門,在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美感。藝術收藏的價值在於累積與陪伴,觀點跟品味無法急於求成,也因此才有長遠的回報。
此外,李美玲也提及,無論是哪個時期的女性藝術家即便創下指標紀錄,在市場行情仍與男性藝術家有著極大差距,但她們的作品毫不遜色。而近年來,國際氛圍的走向,對於社會中相對少數群體與性別意識的持續關注,女性藝術家長年來被低估的市場潛力會如何發揮也值得觀察。
李美玲認為,接下來一年的藝術市場仍偏向較為謹慎的氛圍,「整體而言,大家關注的、想收藏的,仍會是那些已經被市場或學術所認可的、基底紮實的藝術家。並且再延伸至同時期、流派的藝術家,進而串聯起藝術史的網絡。」對於有眼光與耐心的藏家而言,此時或許正是最佳的盤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