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入秋之際的藝術小史~古典名畫裡的閱讀人。 讓我們一起用愛閱讀,賞藝術,靜心迎來秋天到!

【專欄|Hipster Baby Diary】入秋之際的藝術小史~古典名畫裡的閱讀人。 讓我們一起用愛閱讀,賞藝術,靜心迎來秋天到!

除了閱讀外,把心思沈靜下來欣賞些藝術品,特別是那些跟閱讀有關的藝術品,不但能幫助我們調劑季節的轉換,還能在滋養文化的同時,順便溫古了一下,原來在今日這個所有人都能隨手拿書來閱讀的時代,是歷史進程中得來不易的結果呢!

最近適逢中秋佳節,相信有不少人已經開始為入秋的生活步調在做準備!其中閱讀類的靜態活動,再加上杯柚子茶,絕對是搭配微涼秋意的好選擇,但除了閱讀外,把心思沈靜下來欣賞些藝術品,特別是那些跟閱讀有關的藝術品,不但能幫助我們調劑季節的轉換,還能在滋養文化的同時,順便溫古了一下,原來在今日這個所有人都能隨手拿書來閱讀的時代,是歷史進程中得來不易的結果呢!

1. 上帝之語的中古時代

如果你是很喜歡觀賞西洋繪畫的人,應該會留意到,「書」一直是許多西方作品裡常出現的元素,而隨著時代的演變,「書」在西方繪畫中其實也有不同的寓意。

Rogier van der Weyden,The Virgin and Child (Durán Madonna),1435-1438
圖片來源:Wiki
這幅畫裡聖母抱著基督,而嬰孩基督手中正將書中創世紀裡人類墮落的篇章翻過去,代表祂救贖的到來。

圖左、圖右/中世紀的聖人畫像,一為聖經裡的聖人司提反,另一為中世紀聖人維羅納的聖伯鐸。中世紀畫像中,有不少聖人畫像,會手持代表上帝的書本,代表上帝同在。


最早在中古時代的畫作中,「書」最主要的,便是代表上帝的語言——聖經!不但標示著至高無上的力量,也象徵著耶穌基督。其中有趣的地方便在於,儘管書經常出現在中古時期的繪畫裡,但你可以發現,此時期繪畫裡的「書本」,通常是指耶穌降臨後的主後年代,也就是「新約」時代。至於舊約聖經裡出現的先知,則大多伴隨的是捲軸!另外聖母則多半伴隨著「時導書(Book of Hours)」出現,這是一種中世紀的祈禱書,有許多的裝飾,內容則是短篇的祈禱文和聖經裡的詩篇合集。

Sebastiano del Piombo,The Evangelist Matthew and the prophet Isaiah
圖片來源:Wikioo
畫中左手邊,手拿著「書」的,是耶穌12使徒之一的馬太,也是聖經四福音書中,馬太福音的作者,代表耶穌基督降臨的主後年代;右邊手中拿著「捲軸」的,為先知以賽亞,代表舊約時期的主前年代。
中古時代手工書
圖片來源:Artnews
中古世紀的書為「手抄本」。因為當時西方尚未發明印刷術,所以書本是很昂貴,不但需要專門的手抄員,還需要幫書本裝飾及穿金戴銀的插畫師和寶石鑲嵌師,但這時也被視為是書本文學,與藝術相遇的第一個重要紀元。
因為這時書很稀少,做起來曠日費時,並且還象徵著上帝,所以這時誰能擁有書,便等於擁有高貴的身份。

在那個神權的年代,為使大多不識字的民眾了解聖經的意義,所以將福音的內容製成具有視覺衝擊的畫作,是很重要的事,而書在這些圖像裡,便是個能代表上帝的重要符號。

2. 人類的智慧,除了神之語的另一種權威

雖說書本在西方很長的一段歷史裡,代表著上帝,但我們也能不否認,書仍是記載人類智慧,以及傳達新思想的重要媒介,特別是在文藝復興後的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裡,書在此時期繪畫中,也開始具有知識權威的意涵,就像過去西方聖人畫像中常出現代表神之語的聖經書,文藝復興後的哲人、思想家、作家的畫像裡,書基本上也是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書本代表智慧,甚至有時還象徵著新思想的實踐!

Johannes Vermeer,The Astronomer,1668
圖片來源:Wiki
維梅爾筆下的天文學家,不僅桌上有書,還有望向外面世界的窗,照射下光亮。
Rembrandt,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1632
圖片來源:Wiki
林布蘭的這幅解剖學課,除了中心的屍體,以及每個人的表情,也千萬別忘畫中的右下角,有一本解剖學書。

圖/從科學家、哲人、作家、詩人的畫像中,書是象徵他們智慧的符號。


3. 「書」,走進人們的生活!文藝復興、王權時代到布爾喬亞

文藝復興開始後,人本思想興起,雖說這不是一朝一夕的改變,但書本在文藝復興時的繪畫裡,雖說時而還是代表上帝之語,但也逐漸開始和俗世的生活場景一起出現;而繼文藝復興後的宮廷文化與皇權時代,我們也可以看見書本仍是不會缺席的出現在那些氣勢輝煌的宮廷畫中。

William Hogarth,The Cholmondeley Family,1732
圖片來源:Wiki
18世紀豪族的家庭,背景為書牆。
Madame de Pompadour,Francois Boucher,1756
圖片來源:Wiki Art
洛可可名畫——Madame de Pompadour,閱讀的貴族婦女,富麗堂皇的房間,背景之一是她的漂亮書櫃。

不過要說到讓「書」以及「讀書閱讀」進入到社會各階層的常民文化裡,那還得要等到18世紀後,中產階級與布爾喬亞崛起的年代。18世紀時,因為印刷術使得書本普及,再加上方言、學術研究、小說等各式文學興起,書的種類開始五花八門,閱讀始進入到大眾的日常,並且是形塑當時布爾喬亞生活的一個重要面貌,套句那時期哲學家——康德的名言:

「incessant reading was now one of lifes’ essentials/無盡的閱讀是生活的必需品」。

巴洛克時的手工書Fore-Edge Painting Book
圖片來源:Talas
17-18世紀,王權年代的華麗手工書,這種書稱為Fore-Edge Painting Book,,意思是在書頁上作畫,這個時期,因為彰顯王權的巴洛克輝煌,屬於皇室或貴族們的書本仍很奢華,那些君主貴族不放過任何一寸的可能,去呈現他們的華麗!
後來有不少這類的貴族收藏書流入市面的拍賣行, 包括今日的拍賣行蘇士比,便是以販售這些古董書本起家 (歷史上也有不少的藝術商人,一開始也是賣書的!)。

而這時的畫家們,也因經過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身份的確立[1],以及王權沒落使得他們不再專屬於君主,讓他們更能透過對社會敏銳的觀察,去呈現當時人們閱讀的百態。

Henry James Richter,A Picture of Youth,1823
圖片來源:Pubhist
學校教育,畫中有飛在空中的書與頑皮的學生,這幅畫很常用於當時德法地區的教育宣傳。

從這時期起的繪畫裡,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書本和閱讀,是如何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像是閱讀人可以是富貴人家,也可能是女傭與工人階級;閱讀的地方可以是舒適的居家環境,或是隨著休閒概念興起的戶外場景,例如海邊、車站、森林莊園,甚至隨著教育的發展,也開始出現大眾學堂!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景象,實則代表了社會與藝術史上重要的轉淚點。

圖/與生活有關的閱讀繪畫,是隨著中產階級崛起,和皇權沒落後,才開始大量出現


4. 閱讀的形象,直到今日

雖然書的形象,在圖像創作的歷史演變裡,有著它不同的寓意,但我們卻能發現,不管是哪時代的人們,似乎都很樂於與書的形象擺在一起,即使是到了今日社群媒體的年代,仍能看見許多人們與書本一起出現在圖像上。

Vincenzo Foppa,Boy Reading Cicero,1464
圖片來源:Wiki
閱讀的少年西塞羅!
這幅15世紀的壁畫,是目前唯一留下的中世紀「非宗教」畫作!裡面描繪年輕的西賽羅在閑靜的空間裡閱讀,而這樣的場景要一直到18世紀,才開始常見於一般民眾的生活。
羅馬哲人——西塞羅的名言:’A room without books is like a body without a soul.’ (沒有書的房間,如同沒有靈魂的身體)

圖左/Pierre-Auguste Renoir,Claude Monet,1872。圖片來源:Artsy。雷諾瓦筆下,閱讀的莫內,畫家筆下好友的形象。
圖右/Gerhard Richter,the Reader,1994。當今身價最高的當代畫家之一——李希特。雖說他多為抽象畫,卻仍畫了一幅他閱讀的愛人妻子!另外照片的人是我女兒,也是我的愛。 這張照片之前也曾被SFMOMA意外選中過😆。
圖左、圖右/藝術家們亦用情感畫出他們眼中,閱讀的愛人好友們。


這似乎訴說著人們自古就有著透過閱讀去獲得知識與智慧的渴望。但可千萬別忘了今日我們能好好拿著書本閱讀,其實是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

圖/今日隨心所慾的閱讀與學習,實則是近代歷史才開始有的景象。


[1] 歷史上,文學家身份的確立,比藝術家來得早,在希臘羅馬時期作家們就能和其文字著作一起留名,然而藝術家此時仍多半屬於市井的工匠。這樣的狀況,要一直等到文藝復興時瓦薩里 (Giorgio Vasari) 編寫的〈藝術名人傳〉(The Lives/Le Vite))出版,並伴隨當時大眾印刷的興起,開始在市面廣為流通,才開始有所改變

這是史上第一部專門介紹藝術家以及他們作品的型錄,考察的對象溯及至13世紀一直到米開朗基羅,在文學史以及藝術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也正是這本“書“的出現,才開始讓隱身在作品後的藝術家們走上台前,名垂青史並擁有不朽的身份。

楊筱琪( 7篇 )

曾任職於台灣藝文產業,擁有英美藝術史、藝術管理雙碩士。
雖說是藝術控,卻與麻省理工畢業的阿宅老公,相知相戀。相信不同群體間,都能透過藝術找到他們的橋樑。
現居舊金山灣區,並在疫情逐步解封後,開始牽著孩子的手,四處去探索不同的藝術展覽,從美術館、藝廊,到各種可能的地方。經營IG帳號:@hipsterbaby_diary,歡迎你也跟著我們一起去看今日藝術世界千變萬化的樣子!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