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我重生了】在藝術與生活之間:不燃盡自己,也沒有關係
在藝術領域中,「不留餘力」的創作似乎是一種對於藝術家的期待,每次的創作都需要更上層樓,在極限之外,理想地「突破」自我。但...
【我重生了】創作vs生存:不必然要「重啟人生」才能成為藝術家—— 專訪多棲創作者李杰恩
縱使雖然無法像是全職創作者那樣,可以進行大量且高強度的藝術生產,但李杰恩並不會因此而感到焦慮,他回到「如何定位自己」這個...
【我重生了】把生命獻給藝術,才知道餘裕才是創作的起點:張辰申從堅信到幻滅的「藝術家」之夢
生存技能與財務意識,才是創作得以持續的基礎。張辰申的奮力一搏,也成為對夢想成為藝術家者的反問:「習以為常的『全力以赴』,...
【我重生了】創作並非仰賴每次的爆發,而是好好生活的支撐:陳肇驊,「協作者」的技術與其失語
長期處於「代工」的身分,使陳肇驊逐漸產生自我懷疑。「我到底在幹嘛?」這句話成了他反覆叩問自己的心聲。真正引發創作上「大爆...
【我重生了】藝術工作、創作焦慮與未來想像:藝術科系在學學生與藝術從業者問卷調查概覽
在針對在學學生的開放式問題20份回覆中,可見填答者對未來充滿探索與不確定感,主要集中在「職涯規劃」、「創作身分」與「產業...
【我重生了】創意何方?藝術畢業生的迷茫與可能的想像
如果藝術的核心精神是「創造性」,藝術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困境、選擇上的局限,以及解決方案的不足,是否也引發了我們對「創造力...
史作檉以哲學美學,探詢里爾克詩境之詩境
詩歌之核心,就是屬人存在之內在的核心。它不再屬於任何形式、技術、關係等相對之事物,反之,它是一種「觸動」,一種「力量」,...
倫敦戴芬娜基金會公開駐村徵選:藝術家、策展人報名至3月9日止
戴芬娜基金會(Delfina Foundation)成立於2007年,為一位於倫敦市中心之獨立非營利藝術機構,透過駐村計...
陳進的故事:《走出閨閣》番外篇
《走出閨閣:再探陳進之藝術實踐》一書出版後,陸續接獲一些讀者的反應。或表示在閱讀上似有些許較難理解之處。為回應讀者,讓本...
閱讀陳進的美人畫,再探陳進如何以創作抵抗殖民暴力的支配與壓迫
為了爭取在官方展覽會勝出,取得認可,以及被看到的機會,陳進不僅努力作畫,籌備每年的年度盛事,研判應以何種主題來準備的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