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
【張寶成專欄】藝術即交友,轉錄即收藏:介紹藝術社交平台Rodeo
Rodeo沒有「轉貼」或「轉錄」(share)的按鍵或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收藏(collect)。由於每一次的收藏都要支付...
【張寶成專欄】一間真正開放的藝術銀行:我的社群經歷(之二)
這個銀行沒有實體空間,充其量只是一個加密錢包。雖然跟藝術世界行之有年的購藏傳統相同,但網際網路卻讓藏品不再是「收而藏之」...
【薄荷薄荷】重混、共創、HITRECORD——喬瑟夫高登李維的協作式科技之路
在博眼球為第一要務的世界,世界走向表演、極化與成癮的方向。好萊塢演員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
【薄荷薄荷】滑脆作為一種問題意識——新部落主義成為公共領域下一股潮流
「脆」(Threads)看似私密隨興,實則開放觸及,再加上其底層技術支援新穎的聯邦宇宙(Fediverse)協定,脆究竟...
【專欄|從澳門開始的繪本寶物聚】No.46|社群,參與兒童事務的思考
以「社群」的概念,參與兒童成長的事務,就像是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環境,它比從上到下的權力去「執行儀式」來建立出的集體秩序...
【張寶成專欄】Web3本來就是for all的:我的社群經歷(之一)
在Web3的世界,人們總是言必出「社群」,而我們知道,這裡的「社群」相比於臉書專頁和IG帳號的「粉絲」,是更有主動能動性...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下)
〈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以上下兩篇的篇幅,組織七位書寫者,訪問十組創作社群的集...
【聚焦花東創作社群新網絡】社群創生藝術:部落、創作營、藝術節、藝術村、劇場、工寮、實驗場(上)
本文以上下兩篇的篇幅,組織七位書寫者,訪問十組創作社群的集結者與團體,整理出五個命題,作為思考社群創生藝術方法的敲門磚。...
【薄荷薄荷】荒原中能否遇見一千名伯樂?淺談Giloo Fest 2023的制度設計
結合了「國際華語短片影展」和「眾籌提案大會」的「Giloo Fest 2023」,不只是放映短片或紀錄片,還同時將過去只...
手執畫筆的區塊鏈藝術家:專訪A-Mashiro
2022年8月,A-Mashiro在以太坊數位藝術平台SuperRare以6.49ETH的價格出售了作品《Delight...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