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演算法的靈光】在數據裡尋找靈魂 梅莫.阿克騰:在人工智慧中尋找靈性與感知的邊界

【演算法的靈光】在數據裡尋找靈魂 梅莫.阿克騰:在人工智慧中尋找靈性與感知的邊界

【The Aura of Algorithms】Soul-Searching in Data

對創作此作的藝術家梅莫.阿克騰(Memo Akten)而言,「冥想」並不是詩意的包裝詞,而是一種觀看的練習。在他看來,AI所生成的畫面並非即時「看見」,而是透過龐大的內在資料記憶重構出某種圖像,這過程就像人類在冥想時,腦海中浮現的意象、念頭與情緒。這種「內在重構的觀看」既是機器對自然的反芻,也成為人類對自身感知的反思。而有什麼比在寺院中思考「冥想」更能讓我們思考「冥想」的本質呢?
位於京都東山的建仁寺,是京都最古老的禪寺。想像在這座擁有800年歷史的禪宗古寺中,一件名為《深度冥想》(Deep Meditations,2018)的作品正靜靜流動著。障子窗上的投影畫面中,山嵐起伏、水光閃動,雲層層堆疊,彷彿一幅不斷幻化的山水畫。觀眾席地而坐,沉入影像的節奏之中。但這不是錄像,而是一個由人工智慧訓練而成的神經網絡,根據攝取的各種大自然、生命影像「冥想」後所生成的視覺結果。 ...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朱貽安(Yian Chu)( 146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