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迷宮/奇點/未來:當代科技藝術裡的未來追尋與想像
如果說,科技藝術將科技技術追尋的「Maze」轉化為精神探索的「Labyrinth」,那麼必須說其同時也顯影了在此「Lab...
【張寶成專欄】人工智慧與工人智慧的撞擊:Botto的最新發展
從2021年10月到2025年1月,Botto持續演化,不到四年的時間,我們見證了人工智慧的技術演變(從GAN到Stab...
逼近「奇異點」?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在科技革命時代對AI的開放式提問
今年在AI狂潮下,多數作品、展覽都汲汲營營的討論AI對藝術生產、對觀眾的影響,談及策展人們如何看待AI在未來藝術創作中的...
【薄荷薄荷】以民主之名的AI自主武器,臺灣人必須買單嗎?
AI是否可以用於戰爭?對於反對稱作戰而言,應用AI是一種混合了資訊戰與現代化戰爭的手法,具有「分散」的特徵。其大幅度地降...
機器作為新型態的觀察者:北藝新媒系「觀察者模式」再赴林茲電子藝術節展出
今年新媒系以「觀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正式參展,由王福瑞、戴嘉明擔任計畫主持人,王連晟、林晏竹共...
藝聞摘要:故宮攜手維基推動文化資料開放、紐約亞洲藝術週、洛杉磯將成立全球首座AI藝術博物館、AI加速納斯卡地畫考古、佳士得將進駐沙烏地阿拉伯、GCC與巴塞爾等40個藝博會簽訂新的氣候變遷承諾、豪瑟沃斯畫廊新任全球首席CEO、鄭志剛辭任家族企業CEO
典藏Artouch雙週藝聞:2024年9月18日至9月30日。
與希望同行,開拓科技藝術前沿:「2024林茲電子藝術節」的臺灣創作者
2024林茲電子藝術節於9月初落幕,今年以「希望——誰將扭轉局勢」為主題,匯集來自全球共1,260位藝術家、科學家與行動...
愛閱讀│AI是學習工具,不是取代學習《AI學習一本通:5大學習領域、50種AI指令、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實用的AI教學術》
透過熟悉AI的技術,教師可以使用它們來創造富有意義、與眾不同的互動學習體驗。透過讓學生接觸AI,可以幫助他們在離開校園進...
2024 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超智域:一場人與AI的競賽,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2024 TAxT 桃園科技藝術節——超智域:一場人與AI的競賽」,將於2024年9月20日至10月13日隆重登場!本...
【臺灣藝術高教危機】提問的藝術與藝術的提問——藝術教育的未來想像
沿著「未知的未知」的「提問」,以及領受「未知的既知」作為創造性乃至於思考藝術教育的起點時,還必須思考的是,在這個「科技」...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