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石頭不經切割,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近年來,音樂藝術家王榆鈞在電影配樂、劇場、策展與個人創作之間穿梭,持續拓展聲音作為媒介的邊界。相較於視覺藝術多從概念邁向成品,她的聲音實踐常常逆行而上,從感知、素材出發,經過不斷凝縮與再概念化,孕育出那些不見其形、卻能觸動記憶的聲音作品。在這條不循公式的創作路徑中,「草稿」不只是過程的痕跡,而是王榆鈞與世界對話的語法。

情感建檔,一滴眼淚的聲音
「我希望會客室變成一個時空交會的入口,然後讓這些當年沒有機會好好告別或者是有什麼話想說的人,可以再藉由這個展覽,透過10個聲音作品、再到最後一個錄音間,把想說的話在這裡抒發。」
一邊翻閱密密麻麻、如螞蟻般爬滿字跡的筆記本,王榆鈞說:「沒有機會告別的人」,是她在2023年綠島人權藝術季 《行方不明》所關注的對象。這句「行方不明」(ゆくえふめい),出現在衛德全前輩寫給曾任職綠島人權館「為前輩說故事的人」蔡美娟的信件中,同時又在訪談受難者鄭文峰旅日家屬的口中聽見同樣的語彙。這四個字的懸念對王榆鈞來說,帶著生與死、這裡與那裡、過去和現在的複合意義,也因此綠洲山莊會客室依她想法盡量保持「會客」的狀態,重新購入卡帶播放機、板凳,從手寫的草稿小卡裡清晰可見創作佈局,以人為主體的聲音敘事,無論是政治犯前輩們或家屬的心聲,都被交會在拿起話筒的時刻,聲音傳出,就像一封遲來的信。

生命所灌注聲音的重量讓王榆鈞回想,第一次與郭慶校長之女,郭素貞女士碰面時,訪談不到十分鐘,「郭阿姨突然,唰地就掉眼淚了,她才三歲,父親就被帶走了……。我問她,如果可以再見到父親,會想跟他說什麼?郭阿姨回說:我想要牽牽他的手、抱抱他。」對王榆鈞來說,一切都變得好明確,為了展覽深入瞭解了無數的資料、書籍、座談,但彷彿一滴眼淚,就滴穿歷史的那道牢獄之門,以聲音的形式重返會客室的話筒之中。

大地喉音,未完成的現地聲響
除了以情感為歷史建檔標記之外,另一個以「草稿」型態存在的即是不可見的聲響。由王榆鈞在池上穀倉藝術館策畫的展覽「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精選21件藝術銀行收藏作品,並試圖將視覺與聽覺形構對話互文的關係,因此她創作了《人聲無伴奏—聲像池》,總共邀請106位池上居民,一一由藝術家本人訪談、引導、錄音。「我一直想做『人聲無伴奏』,後來鼓起勇氣跟主辦單位說了以後,他們原本說那就找20個人,我說不行!我們要找超過100個人。」最終,有自在而唱的歌聲,也有小朋友懵懂而即興作畫,錄下畫筆刷動的聲響與石晉華的《走筆》作品互為對話,將靜態的物質性賦予動態,彷彿某種程度上重返石晉華行為藝術的「時基」的狀態(time based),而不是僅是最終完成型。

王榆鈞說,創造連結對她來說是很重要的,21件臺灣藝術史上的出色作品如何和池上的風土重新產生意義,一直是她思考的方向;因此創作過程她不用現成聲音庫,皆是親自採集限定場域(site-specific)的地理聲景、人聲錄音。藉由從眾生到眾聲的轉換,呈現出偶然的呢喃、即興的話語、地域之聲的風雨碎片……這些龐大的聲音資料庫,大多不是井然有序的譜曲,而是處於未完成的草稿狀態。然而,未完成,不是終點;草稿,不是前奏;這些聲音在時間中浮沉、在地景中發聲,見證著每個人如何以自身存在,並共築一座由聲音組成的記憶場。

偶然與編制的音樂劇場
「我覺得聲音是很純粹的,我不知道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然後覺得它實在是太值得、太值得用我所有的力氣去做。」王榆鈞2024年底的音樂劇場《明 Dawn to Dawn》,以聲音作為演員般的存在,以可視、可聽、可感的全面體驗擴大聆賞的可能性。從空中灑落在鋼琴琴弦上的毛豆殼聲響、石塊敲擊的節奏、水缸構築出的立體聲場,到宛如軟雕塑般的服裝結構……她將這些複合質地一一納入劇場語彙之中。

她能對著照片如數家珍地指出「這是大理石,那是花崗岩」,並解釋唯有經過切割,石材才會發出清脆響聲。為此,她親自繪製切割草圖,送至石材廠進行聲響實驗。而某天在家隨手拋擲毛豆殼的聲音、八里清晨水光閃爍的記憶、乃至為《甘露水》創作配樂時,腦中浮現的雕塑擊石回聲;這些來自日常的聲響偶遇,最終匯聚成這齣音樂劇場中,那些屬於「偶然」的片段。在表演中,觀眾既不像是觀看一個演唱會,也不像是敘事型劇場,當偶然與編制的交會,時而順行如水,時而突如其來地切入心緒,帶來不被預期的撞擊。那些源於日常、帶著不確定性的聲響,與經過設計與場域呼應的劇場編排交織而生,構築出一座聲音的異境。

聲音草稿中的存在探勘
在王榆鈞的創作中,草稿不只是作品的前奏,更像是記錄生命個體的「陰影檔案」(shadow archive),那些一個個未被正式歸檔的感知碎片,以情感為經緯,進行對個體經驗與歷史記憶的建檔,也是不斷即興生成聲音的起點。無論多細微,聲音誕生之前,皆是隱而未言的存在;從一個人、一顆石頭、一段歷史皆是吸引她觸動、敲擊的存在,從她層層堆疊、感知流動的草稿裡,我們可以看見探索聲音的疆界,就是探尋存在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