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地景說話專題】延展視野的幻境:當代虛擬藝術的「烏有風景」

【地景說話專題】延展視野的幻境:當代虛擬藝術的「烏有風景」

Imagining “Uchronic Landscape” in Extended Reality

「烏有風景」作為當代虛擬科技介入自然的「再風景」,並非只強調虛擬環境創造的感官經驗或聲光效果,而是讓藝術作品中的虛擬性召喚出我們不僅存活於現實,也能身處在擬真的現實之中。作品不再被視線的景框所限制,而是在環景顯示視窗或移動性的裝置螢幕中,以更多元的視角進入作品的理念之中。
虛擬科技的「烏有風景」 藝術是藉由創作讓觀者感受作品的一門藝術。回望過往藝術發展的進程,人類一直試圖使用各種方式,讓作品成為傳遞訊息的媒介,甚至也讓觀者成為作品的一部份而共創新世界。後疫情時代中演化的病毒與科技,「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多災多難,在不願面對「負人類世」(Neganthropocene)的真相下,開展自省與行動的實踐技藝。 筆者以白南準(Nam June ...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李寅彰( 2篇 )

李寅彰(Li, Yin-Jhang, 1988-),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現職為樹德科技大學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博士論文主要研究白南準的藝術實踐對當代作品的影響,探討身體、媒介與環境之間的感知間距,研究領域為當代媒體與科技藝術、科技美學。曾任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研創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並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之《藝術與科技》教科書編撰。藝術研究論文發表於《南藝學報》第20期、第23期,以及《雕塑研究》第25期;評論文章則散見於香港《藝術地圖》(Art Map)與《臺灣工藝季刊》(現為《生活工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