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按壓的消失與表意的偏移
我們的雙手,在塑造對象的同時,也正在被對象塑造。雙手既能將此一與對象之間的互塑過程,保存在手部的記憶中,更能將之運用在其...
當代策展的數位轉譯:聲音、AR、VR通往臺灣藝術史未境之處
臺灣近五年公私立藝文館所舉辦的臺灣藝術史展覽中,開始運用新媒體技術,作為觀眾認識展覽的新取徑。其中,日治時期臺灣畫家郭雪...
探尋虛實世界的真相:「覺旅臺灣」攜近20件科技藝術作品,前進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
「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2023)將於9月6日至10日盛大展開。連...
穿梭「2023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平行世界,跨入藝術結合科技的新藝境
2023年第13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2023 Art Revolution Taipei)於5月5日至8日在台北世貿...
【地景說話專題】延展視野的幻境:當代虛擬藝術的「烏有風景」
「烏有風景」作為當代虛擬科技介入自然的「再風景」,並非只強調虛擬環境創造的感官經驗或聲光效果,而是讓藝術作品中的虛擬性召...
【臺漫現場專欄】敘事體的一次突變─談VR文學到VR漫畫的非定向演化
全球的VR發展,除了有演變脈絡的「VR遊戲」、「VR電影」之外,VR在敘事的載體上,是演化的變異體,各個領域的敘事文本都...
【施登騰專欄】尺寸真的有關係
從數位技術發展歷程來看,想要恪遵尺規的模擬重現,也是近幾年才有的實用技術,特別是指AR技術。而現在的AR數位服務與應用,...
里森畫廊攜手Augment合作擴增AR平臺
里森畫廊是藝術產業中第一個與Augment 聯手的合作夥伴。
Game Can Help:隔離時代的展覽技術
或許,「全球化3.0」的時代在瘟疫盛行的這時刻已然降臨,問題在於,如何從數位世界喚回觀展體驗?數位展覽形式又該是什麼樣子...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啟幕旅客專屬AR人生劇場
由台灣高鐵與國藝會共同聯名創製的「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試圖將台灣在地的美好與藝術文化進行串連與傳遞,讓藝術與旅客「不期而...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