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啟幕旅客專屬AR人生劇場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啟幕旅客專屬AR人生劇場

由台灣高鐵與國藝會共同聯名創製的「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試圖將台灣在地的美好與藝術文化進行串連與傳遞,讓藝術與旅客「不期而遇」,透過滲透、擴散、內化等策展方式,傳遞與藝術相遇的邂逅可能。今日發布的,第二階段的「擴散」作品《處處——台灣高鐵ARt》不同以往以實體作品為主的藝術展演形式,採用時下AR技術,透過App的輕易取得特性,讓來往旅客在匆忙的交通途中進入嶄新的藝文虛擬世界。
由台灣高鐵公司與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共同聯名創製的「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試圖將台灣在地的美好與藝術文化進行串連與傳遞,期待讓藝術與旅客「不期而遇」,透過滲透、擴散、內化等階段性策展方式,傳遞與藝術相遇的邂逅。
而第二階段的「擴散」作品《處處——台灣高鐵ARt》今(24)日啟動,不同以往以實體作品為主的藝術展演形式,《處處——台灣高鐵ARt》採用時下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來往搭乘高鐵的旅客僅要透過手機下載App、掃描高鐵站內或高鐵列車的特定畫面,就能在手機中看見一扇開啟的門扉,接著掃描高鐵磁票背面或車站中設置上網區的桌貼,手機將立刻出現一組寓言式的AR動態影像,引領旅客進入虛擬世界,為旅客再次創造嶄新的高鐵體驗。第二階段的藝術計畫延續第一階段與藝術不期而遇的初衷,利用劇場的沉浸式藝文體驗,與科技藝術的擴增實境,讓藝術擴散並滲透到每位旅客所攜帶的智能手機當中。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今日發布第二階段計畫作品《處處——台灣高鐵ARt》。左起:導演王嘉明、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林昆穎導演,四人共同啟動儀式。(國藝會提供)
劇場X科技的人文共融
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表示,這次邀請「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導演王嘉明與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共同創作《處處——台灣高鐵ARt》,將高鐵旅程的實境場景與《處處》的虛擬空間相遇,讓乘坐高鐵的交通旅程與旅客的人生旅程有所交錯,讓人們在高鐵旅程的途中隨時感受到藝術的無處不在。江耀宗也回顧「台灣高鐵藝術元年」第一階段,帶給高鐵員工們優質的藝術體驗,透過藝術家林明弘的窗花,以及一系列高鐵用品的視覺藝術改造,和表演藝術團體不定期的演出,為企業帶來創意能量與感動。
而第二階段的「擴散」更符合高鐵重視數位化與智慧服務的形象,將劇場的人文底蘊與科技創作共融,共製出高鐵的AR劇場,讓每位旅客都可以進入個人對於私密人生提問的心靈劇場。
莎妹劇團導演王嘉明與豪華朗機工的林昆穎共同創作《處處——台灣高鐵ARt》。(攝影/許雲喬)
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也指出,第二階段《處處》是一次難度很高的挑戰,不同於台灣多數的公共藝術都是設計可見之物,這次作品是利用時興的AR技術讓全台12個高鐵站,處處都可體驗現代科技讓藝術的擴散與無遠弗屆。這次結合表演與視覺藝術傑出的創作團隊,將人們熟悉的元素結合在一起,打造富有寓意的迷你劇場,同時轉化台灣的籤詩文化,讓每個人都能自我解讀、訴說自己的人生,而民眾參與則是這項作品計畫最關鍵的部分。
林曼麗也強調國藝會長期促進「藝企合作」的傳統,也希望透過「台灣高鐵藝術元年」鼓勵台灣更多企業來共同促進台灣藝術的發展,而非僅是經濟資源上的贊助,而是將企業本身的內涵與藝術做更全面的整合、成為一個更好的典範。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操作畫面。(國藝會提供)
王嘉明X林昆穎的高鐵AR劇場
《處處——台灣高鐵ARt》腳本構思由導演王嘉明主持創作,王嘉明表示由於第二階段的主軸是「擴散」,因此,他構思如何讓戲劇元素進行最大幅度的擴散,而非僅是呈現一個表演創作,他在地考察台灣許多傳統宗教場景與飲食後,他認為作品要讓旅客說出自己的問題與故事,才能貼近他們,並觀察旅客在高鐵這個快速的場域裡,僅有安坐在車位上後方能有個安靜、可以說內心故事的時刻。
豪華朗機工成員林昆穎為這次視覺與軟體介面的主持者,他也表示為了捉住旅客安靜的通勤時間,和乘載王嘉明創作的概念,他和團隊決定以AR和App軟體結合,讓旅客透過每個人都持有的手機介面,掃描高鐵票、高鐵站內寄物櫃、椅背、地圖等物件,就能輕易地獲得一個與自己對話的虛擬場景,透過與台灣在地有關的情境、氣候、音樂與劇場角色,藉由隨機的組合序列,約有超過上億組不同的隨機場景與文字,觀眾便能短暫地進入一個內心糾結的小劇場當中,旅客與親友們也能互相分享隨機的內容與籤詩,造成藝術情境穿越日常對話的可能影響。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操作畫面。(國藝會提供)
台灣高鐵ARt——藝術與企業願景結合
而App軟體《處處——台灣高鐵ARt》中「台灣高鐵ARt」的意涵,AR即是擴增實境,而t則代表高鐵企業願景的4T,包括以運輸(Transportation)、科技(Technology)、在地(Taiwan)以及關懷(Touch)。透過「高鐵藝術元年」,讓高鐵不只是交通運輸工具,更是藝術展演發生的場所,藉由科技的應用和各高鐵車站與在地進行連結,帶動地方文化內涵的傳遞、連結台灣土地的情感、創造生活體驗的感動,引領旅客進入創造美好生活的平台,並處處與台灣文化的美好相遇。
台灣高鐵藝術元年《處處——台灣高鐵ARt》操作畫面。(國藝會提供)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