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lare McAndrew)博士撰寫,巴塞爾藝術展及瑞銀集團聯合出版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今日發布第九份,就2024年全球藝術市場行了全面且宏觀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藝廊、經銷商、拍賣行及藝術博覽會等不同範疇的表現,並與全球經濟及財富狀況進行了比對評估。
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藝術市場面臨持續的經濟與地緣政治挑戰,總銷售額達575億美元,較前一年下降12%。這是繼2021及2022年疫情後強勁反彈以來,市場總值連續第二年出現下滑,顯示市場仍在調整步伐。然而,報告同時揭示了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市場格局:儘管總價值萎縮,整體交易數量卻逆勢增長3%,達到4,050萬筆,顯示市場活躍度並未減退,而是呈現結構性的轉移,尤其是在較低價位區間展現出顯著的韌性與活力。
2024年市場總值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高端市場的持續降溫。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熱絡交易後,價值最高的藝術品交易明顯趨於審慎。數據顯示,公開拍賣中價值超過1,000萬美元的作品數量大幅下降了39%,其總價值更銳減45%,為所有價位中的最大跌幅。相較之下,價格低於5萬美元的市場區間表現強勁,交易量增長了8%;價格低於5,000美元的超入門級市場,其銷售額和成交量也分別提升了7%和13%。這種價值與交易量的背離,凸顯了市場結構的變化:金字塔頂端的交易放緩,而基礎層的參與度卻在擴大。 Arts Economics創辦人麥坎安德魯博士評論道:「儘管藝術市場總值連續兩年下滑,但調查顯示一項積極趨勢,即成交價低於5萬美元的藝術品交易量持續增長,突顯較低價位市場的韌性與潛力。藝術經銷商與拍賣行成功拓展新買家群體,為市場帶來更廣泛且多元的銷售基礎。展望未來,若要實現長遠且可持續的增長,關鍵在於擴展市場覆蓋範圍,尤其是透過降低限制促進跨境藝術品流通。」

主要市場格局變動:美國領先,英國回升,中國重挫
從區域市場來看,美國依然穩佔全球藝術市場的龍頭地位,其銷售額佔全球總值的43%,市場佔比較去年微增1%。然而,繼2023年下降10%之後,美國市場 2024年銷售額再度下滑9%,降至248億美元。報告分析,這主要是由於高端市場持續放緩,加上總統大選年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影響了部分藏家的決策。儘管連續兩年下滑,美國市場的銷售額仍比2020年疫情低谷時高出18%。
英國市場在2024年展現出相對的韌性。近年英國市場持續面臨脫歐後續效應和疫情期間的市場困境,儘管2024年銷售額按年下降5%至104億美元,但下滑幅度卻低於其他主要市場。此外由於中國市場表現更為疲弱,英國成功重奪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的地位,市場佔比亦增加1%至18%。
最引人注目的變化來自中國(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在經歷了2023年因疫情後經濟重啟和庫存釋放帶來的9%短暫反彈後,中國藝術市場在2024年遭遇重挫,銷售額大幅下降31%,跌至84億美元。報告指出,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歸因於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以及其他經濟挑戰削弱了市場信心和需求。中國市場的全球佔比也因此下滑4%,降至15%,排名落至第三位。報告更揭示,中國拍賣市場的高價拍品結算問題依然存在,增加了數據解讀的複雜性。
歐洲市場方面,法國雖然銷售額下降10%至42億美元,但仍穩定保持全球第四大市場的地位,佔全球銷售的7%。整體歐盟銷售額按年下降8%至83億美元。亞洲其他市場表現各異,日本市場逆勢實現2%的增長,而韓國則下降了15%。

巴塞爾藝術展行政總裁諾亞.霍洛維茨(Noah Horowitz)表示:「2024 年,受經濟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影響,以及收藏家行為轉變,高端市場延續放緩態勢。但新買家依然積極入場,推動整體銷售量加速增長,藝博會交易量亦有提升。因此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拓展網絡與優化客戶維繫策略尤為迫切及關鍵。剛落幕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正印證這一趨勢,2025年開局即見強勁銷售,並吸引來自亞洲及全球的新進與資深藏家踴躍參與,這一市場動態值得我們持續密切關注。」
經銷商市場:總體微降,內部分化加劇
佔據市場最大比例(59%)的經銷商(包括藝廊)領域,在2024年總銷售額為 341億美元,較2023年微跌6%,顯示出相對的穩定性。然而,這一總體數據掩蓋了內部顯著的分化趨勢。
報告顯示,規模最小的經銷商(年營業額低於25萬美元)表現最為亮眼,銷售額大幅增長了17%,這已是該群體連續第二年實現增長。營業額在100萬至500 萬美元之間的中型經銷商也錄得10%的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規模最大的經銷商(營業額超過1,000萬美元)銷售額則下降了9%。在這些頂級經銷商中,高達64%的業者表示其2024年銷售額低於前一年,而小型經銷商中僅有 23%面臨此情況。高端市場的萎縮成為市場總值下降的主要肇因。
這種分化也體現在盈利能力上。由於銷售放緩和持續的成本通脹,43%的經銷商表示其2024年的盈利能力較2023年下降,高於表示盈利能力上升的32%。營運成本平均上升近10%,其中薪資、租金以及IT費用均有顯著增加。特別是藝術博覽會相關的支出,包括展位費、運輸、差旅等,被許多經銷商列為主要的成本壓力來源。

儘管挑戰重重,經銷商在開拓新客戶方面仍有所斬獲。2024年,他們接觸的買家中,有44%是首次交易的新客戶。這些新買家貢獻了38%的銷售額,佔比較 2023年提升了5%。小型經銷商的新買家比例最高(50%),凸顯了他們在擴大市場基礎方面的重要性。報告指出,藝術博覽會(31%)、藝廊訪客(23%)和現有客戶推薦(16%)是經銷商獲取新買家的主要途徑。
女性藝術家的市場地位持續緩慢提升。2024 年,女性藝術家在經銷商代理中的比例上升至41%,較2018年的35%有所增長。在一級市場藝廊中,這一比例更高達46%,其銷售額佔比也達到42%。報告結果顯示,雖然仍屬少數,但部分成功的女性藝術家對藝廊總營業額的貢獻日益重要。 藝術博覽會作為重要的銷售和交流平台,其銷售額佔經銷商總銷售的比例從 2023年的29%微升至31%。這一增長主要由海外展會帶動(佔比 20%),本地展會則保持在11%。營業額最高的經銷商對藝博會的依賴程度也最高,其藝博會銷售佔比達34%,較去年增長4%。
拍賣市場:公開拍賣重挫,私人洽購與低價位成亮點
拍賣市場(包括公開拍賣和私人洽購)在2024年的總銷售額為234億美元,較 2023 年下降 20%。其中,公開拍賣的銷售額下降幅度尤為劇烈,按年減少 25%,跌至190億美元。這主要是受到高端市場持續降溫的影響。
如前所述,拍賣成交價超過1,000萬美元的作品數量和總值均大幅下滑。2024 年僅有一件作品成交價超過1億美元(雷內.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的《光之帝國》(L’Empire des Lumières),1.21億美元),而在2022年的巔峰時期曾有多件作品突破此關口。前50件最高價拍品的總價值相較於2022年幾乎腰斬。
然而,與公開拍賣的頹勢相反,拍賣行促成的私人洽購銷售額卻逆勢增長了14%,達到44億美元。這顯示在市場波動時期,部分高價位作品的交易從公開競價轉向了更為私密的渠道,買賣雙方可能更看重價格和交易過程的可控性與保密性。

與此同時,拍賣市場的交易量仍保持韌性,按年增長4%,其中純藝術品拍賣的成交量更增長了6%。這完全是由低價位拍品所驅動。價格低於5萬美元的拍品成交量增加了8%,而低於5,000美元的更是量價齊升(價值+7%,數量+13%)。逾百萬美元的高價拍品成交量則下降了三分之一。 從藝術板塊來看,戰後與當代藝術雖然仍是最大板塊(佔比 52%),但其銷售額下降了28%。現代藝術和印象派與後印象派藝術銷售額也分別下降了17%。古典大師板塊更是跌至15年低點,銷售額下降25%。報告指出,這些板塊價值的下滑普遍與頂級拍品供應減少有關,而各板塊中低價位的交易量大多有所增長。
線上銷售趨穩,佔比維持高位
經歷了疫情期間的爆發式增長後,全球藝術市場的線上銷售在2024年有所回落,總銷售額為105億美元,按年下降11%。儘管低於過去四年,但這一數字仍比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76%。線上銷售額佔市場總銷售額的比例穩定在18%,雖低於2020年25%的峰值,但仍是2019年(9%)的兩倍。
對於經銷商而言,線上銷售的重要性尤為突出,佔其總銷售額的22%,遠高於疫情前的13%。報告特別指出,增長主要來自經銷商自己的網站和線上渠道(如 OVR、社交媒體、電郵),其佔比自2019年以來已增加超過一倍,反映了經銷商在自身數位化建設上的大量投入。透過第三方平台的銷售佔比較小,約為4%。線上渠道也是獲取新買家的重要途徑,經銷商線上銷售額中有46%來自首次購買的新客戶。 報告也提醒,線上與線下銷售的價格結構存在顯著差異。拍賣數據顯示,絕大多數高價位(百萬美元以上)交易仍然發生在線下,而線上拍賣的價值則更多集中在5萬美元以下的區間。
財富增長與收藏行為變化
儘管藝術市場面臨調整,但全球財富,尤其是頂層財富仍在持續增長。報告引用數據顯示,全球億萬富翁的總財富在2024年底達到15.6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高淨值人士(HNWI)的財富也在經歷2022年的短暫回調後於2023年恢復增長。
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根據Arts Economics與瑞銀集團對高淨值藏家的調查,他們將財富配置於藝術品的平均比例卻在下降,從2022年的24%降至 2023年的19%,再降至2024年的15%。這可能反映了在其他資產(如股市)價值增長的背景下,以及對藝術市場短期表現持審慎態度,部分藏家調整了資產配置策略,可能暫時更偏好流動性更高或能產生收益的資產。 不過,調查也顯示,高淨值藏家對藝術品的長期價值和避險屬性仍具信心。隨著 2025年主要經濟體利率可能進入下降週期,以及瑞銀調查顯示億萬富翁對投資藝術品的興趣回升,收藏意願可能再度增強。此外,高達55%的受訪高淨值藏家表示計劃在未來一年出售藏品,這可能預示著市場供應的增加和流動性的改善。報告也強調了「巨額財富轉移」(Great Wealth Transfer)的長期影響,隨著財富的代際傳承,新一代藏家的品味和收藏動機可能帶來市場的深遠變化。
展望2025:審慎樂觀,穩定為主
展望2025年,市場參與者普遍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預期市場將趨於穩定。
在經銷商領域,80%的受訪者預期銷售將保持穩定(47%)或有所增長(33%)。中端市場(50萬至100萬美元)的經銷商最為樂觀,有51%預期銷售增長。而頂級經銷商則相對保守,僅19%預期增長,但大多數(74%)認為銷售將穩定。政治不穩和經濟波動依然是經銷商面臨的首要挑戰,其次是維繫與現有收藏家的關係以及應對高昂的營運成本。
拍賣行方面,經歷了充滿挑戰的2024年後,中級拍賣行的樂觀情緒明顯受壓。僅15%的受訪者預期2025年銷售增長,45%認為將維持穩定,但也有高達40% 預計會下滑。尋找新的委託拍品以滿足買家需求,以及應對日益激烈的同業競爭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壓力。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資產配置聯席主管及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聯席主管蘇安淳(Adrian Zuercher)表示:「儘管今年藝術市場整體表現較顯平淡,但我們觀察到中國投資者信心正逐步回升。隨著中國推出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復甦趨勢日益明顯。我們對中國市場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預期相關政策將逐步產生積極成效,推動經濟成長,並刺激市場氣氛,帶動消費產業的長期發展與可持續增長。」 總體而言,《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2025 描繪了一個正在經歷深刻結構性調整的市場。雖然整體價值面臨壓力,但交易活動在特定領域依然活躍,新買家持續進入,市場基礎正在擴大。未來一年的表現將取決於全球宏觀經濟的走向、主要市場政策的穩定性,以及市場參與者如何適應這個充滿變化與挑戰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