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館即將開幕
大埃及博物館(Grand Egyptian Museum,以下簡稱 GEM)歷經20餘年的籌劃與建設,預計於2025年7月3日正式開幕。GEM擁有24,000平方公尺的常設展區,相當於4座足球場大小,整體設施包含兒童博物館、會議與教育中心、一座大型古物修復與保護中心,以及大片戶外園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考古博物館。館藏超過10萬件古文物,內容涵蓋古埃及全時期,包括圖坦卡門5000多件未曾公開的陪葬品。

沙漠邊緣的文明對話
大埃及博物館位於第一沙漠高原邊緣的,距吉薩金字塔群僅約兩公里。這塊場地由尼羅河長年沖刷所形成,擁有近50公尺的落差。建築設計由愛爾蘭漢那根彭建築師事務所(Heneghan Peng Architects)於2003年從來自82個國家的1,557件競圖中勝出。事務所由台裔美籍建築師彭士佛與愛爾蘭籍妻子組成團隊。彭士佛認為,博物館新址既然選在象徵埃及古文明的金字塔區,就一定要讓博物館融入此座偉大的古蹟,互相輝映。

建築團隊採用一套嚴格的設計網格,構築出整體結構的空間秩序。主體建築由五面大牆構成扇形展開,這些牆體在視覺上分別對齊吉薩三座金字塔的頂點,從天空俯瞰建立出一條條象徵性的,使館內與歷史遺址之間始終保持對話。未來博物館與金字塔之間也將鋪設平面道路,觀眾可以從博物館搭乘接駁車,只要五分鐘就能輕鬆抵達金字塔腳下。

博物館主要區域
試營運期間開放區域包括:戶外景觀廣場、大殿廳(Main Hall)、大階梯區(Grand Staircase),以及包含12個廊廳的主展廳(Main Galleries)。其他3個展廳尚未開放,包括最受矚目的3樓圖坦卡門展廳、提供高科技感官互動式趣味學習體驗的2樓兒童博物館(Children’sMuseum),以及附屬在博物館主建物旁的「古夫船博物館」(Khufu’s Boats Museum)。


不設大門的博物館體驗
從動線上看,進入 GEM 是一趟層層遞進的旅程體驗。參觀者需穿越兩道安檢點與一座廣闊的入口售票前院,刷票進入後首先來到博物館入口前的露天廣場,此處設置了世界首座懸掛式方尖碑,底部刻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名號,象徵著古埃及文明的榮耀與傳承。博物館沒有設置傳統意義上的「大門」,而是透過巨型金字塔形入口,引導人流通往館內,讓大廳呈現半開放的狀態。


一步步走進古埃及宇宙觀
穿越金色三角形大門, 11公尺高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迎面而立。這這尊擁有3200年歷史的石像重達83噸,原本座落於拉美西斯廣場,長年暴露於城市污染之中。為了保存文物,當局決議將其遷入館內展出。由於雕像體積龐大,此搬遷計畫歷經十年反覆討論才定案。運送過程需倚賴兩輛特製改裝車支撐,並事先清除全長約30公里運輸路線上的所有障礙物。由於搬遷過程擾民,且費用高達600萬埃鎊(約臺幣360萬),而引發部分民眾的質疑與批評。如今,陽光穿透天窗照亮拉美西斯二世,此巨像已然成為奠定整座博物館的精神基石。

有趣的是,入口處的三角牆面藏有一項精巧的設計巧思:牆面內外皆飾以歷代法老的「王名圈」,並特意開鑿出一個小小的正方形孔洞。經過精密測量與計算,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21)與登基日(10/21)那天,陽光將精準穿透孔洞,照射於法老的臉龐,象徵太陽神的榮耀親臨,與阿布辛貝神殿著名的「光之奇蹟」可謂異曲同工。

從這裡開始,左側一座50公尺長逐層上升的巨大階梯貫穿整個建築量體,連接50公尺的地勢落差,從較低的平原逐步爬上位於高原的展廳。這條大階梯不僅是動線主軸,也作為展示空間,兩側陳列近90件大型法老石雕與建築遺構,包括方尖碑殘段、石柱與神殿浮雕。階梯右側另外設置電動步道與電梯,協助觀眾輕鬆跨越落差。


大階梯象徵一步步從出生走向死亡,到達階梯頂端時,可從全景玻璃落地窗遠眺對面的古夫王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再進入展廳。其中,易受氣候影響的藏品置於氣密展櫃內,而大型石造文物則保留於露天或半開放空間中,使展示更貼近文物原始狀態。


這樣的空間設計不僅因地制宜,也暗合古埃及對於生命、太陽與死後世界的宇宙觀。展廳由下至上漸次展開,暗示從冥界通向來世的旅程。參觀者在穿越象徵「黑暗」的序廊後,逐步邁入開闊、明亮的展示區,象徵靈魂獲得重生,與太陽神拉(Ra)同行。
三大主題,勾勒古埃及社會圖像
大埃及博物館自2024年10月起進入試營運階段,開放的12個主題廊廳空間,同樣是層層逐步下降,展廳以「王權(Kingship)」、「社會(Society)」和「信仰(Beliefs)」三大主題為軸,按時序展示從史前時代(約公元前70萬年)至羅馬時期(公元4世紀)的文物,呈現古埃及社會的多元面貌。


館內共收藏超過10萬件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圖坦卡門的珍貴寶藏。圖坦卡門珍貴的陪葬品將從埃及國家博物館移藏至GEM,包括其著名的金面具、戰車、珠寶、家具等超過5,000件文物,多數為首次公開展出。這些展品將分布於兩個專屬展廳,透過精心設計的展示櫃與燈光效果,營造出沉浸式的觀展體驗。此外,館內還展示了從吉薩金字塔旁遷移而來的太陽船,這艘古老的船隻被精心修復後,將成為館內亮點展件之一。
由尼羅河啟發的戶外景觀
在景觀層面,GEM 的設計也延伸至戶外,與景觀建築公司West 8 合作完成總體規劃。整體靈感取自尼羅河及其氾濫所滋養的農業文明。博物館外部分為三大主要景觀空間:模擬河岸變化的「尼羅河公園」、容納大量人流的「入口廣場」,以及象徵綠洲地景的「棕櫚樹林」。園區內蜿蜒小徑象徵尼羅河穿越沙漠的旅程,串連起展廳、廣場與外部空間,讓觀眾身歷其境地感受自然與文化交織的敘事脈絡。

材料運用方面,GEM 採用大量當地石材、混凝土與金屬構建出多面的牆體與地景界線。建築表面則使用具半透明效果的本地大理石,隨天氣與日照變化呈現不同色澤。整座建築在不同時間與季節中呈現流動的光影效果,彷彿與時間本身同步呼吸。

一場跨越20年的建設挑戰
大埃及博物館的構想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代末,為回應原埃及國家博物館空間有限、展示方式過時等問題,埃及政府決定興建一座全新的國家級文化地標。
2002年,政府舉辦國際建築設計競賽,最終由漢那根彭建築師事務所以其融合現代主義與地景設計理念的方案脫穎而出,並於2003年正式在開羅的記者會中宣布中選。隔年,GEM工程正式動工,預計於2012年開館,然實際過程卻一波三折。

2005年建設啟動後,環境、財政與政治上的接連挑戰迅速浮現。工程初期即面臨沙漠高溫與地勢落差等地理限制,加上後續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使資金調度日益困難。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埃及,國內政局劇烈震盪、社會秩序不穩,導致包括博物館在內的多項國家建設全面停擺。政治不確定性長期延續,使原本依賴觀光收入的國庫日漸緊縮,計畫進度陷入膠著。GEM一度成為無限延期的「白象工程」,其未來命運備受質疑。
日本援助成關鍵轉捩點
直到2014年政局回穩後,埃及政府方能重新聚焦文化建設,並積極尋求國際資助以填補旅遊業低迷導致的財務缺口。GEM的總建設成本超過10億美元,其中約75%的資金出自日本政府透過國際協力機構(JICA)提供總額約8億美元的官方發展援助(ODA)貸款,成為該館最關鍵的外部資金來源之一。除了財政支持,日本亦在文物保存、修復訓練與營運制度建構等多方面提供技術援助。為表達感謝與友好之意,GEM特別在大門口以日文漢字書寫館名,並在「大階梯」頂端的展廳入口設立日文漢字「博物館」三字,象徵這段橫跨兩國的文化合作歷程。


日埃最新合作動態:埃及學國際研究中心
根據埃及《金字塔報》(Ahram Online)5月5日報導,大埃及博物館管理局首席執行官艾哈邁德・戈奈姆博士與JICA基礎設施部部長三條昭彦先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表示此舉為「實現博物館科學和教育使命,並將其定位為考古研究和專業知識燈塔的關鍵一步。」協議包含三大核心合作領域:
- 學術研究體系構建:組建跨國專家團隊對館藏文物進行系統性研究,建立開放共享的學術出版機制。
- 文物保護技術升級:引進日本尖端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文物修復實驗室。
- 區域人才培養計畫:面向中東及北非地區文博機構,開發定制化培訓課程與人才交流項目。
此外,JICA將啟動「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計畫」,未來三年將持續投入數位化保護、智慧博物館建設、開羅通往吉薩地鐵 4 號線等創新項目。埃及旅遊和文物部部長法蒂也表示:「這座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世界級的展覽空間;它還將成為埃及學研究的國際中心。」未來將積極邀請世界各地的埃及學學者到這門科學的發源地進行研究。毗鄰吉薩金字塔的GEM將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研究人員,進一步鞏固埃及在考古和文化學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綠建築認證,邁向永續典範
GEM的誕生也標誌著埃及在永續文化設施建設上的新起點。2024年,GEM正式獲得國際金融公司(IFC)頒發的EDGE Advanced綠建築認證,成為非洲與中東地區第一座取得該殊榮的博物館。博物館建築採用高反射性屋頂、節能空調系統與自然通風設計,能源消耗較傳統建築降低逾60%;並透過雨水回收與智慧灌溉系統,有效節省34%的用水量。該認證肯定其在節能減碳與水資源利用方面的卓越表現,視其為環保建築的典範。
建築榮譽加身,全球最美博物館
隨著大埃及博物館即將正式開幕,這座歷時二十年打造的文化地標,預料將成為全球旅客朝聖的焦點,為埃及的觀光產業與文化經濟注入全新動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也在2024年頒發享有盛譽的「凡爾賽建築獎」(Prix Versailles Award)給大埃及博物館,並讚譽其為2024年全球最美的博物館之一。

Giza 2030計畫核心,推動觀光與建設並進
旅遊業長年是埃及經濟的支柱之一,大埃及博物館更是「Giza 2030」整體振興計畫的核心工程,該計畫致力於重塑金字塔區的世界級形象,包括推動地鐵延伸線、更新遊客接待制度。政府的目標是建造25萬間新酒店客房,以容納3,000萬遊客,並希望在2028年吸引這些遊客到埃及旅遊。

館方為確保7月3日開幕典禮順利舉行,已宣布於6月15日至7月5日暫時閉館;同時,埃及交通部正加速完成快速接駁公車系統,預計於典禮前全線通車,全面優化進出館區的交通動線。
GEM並非單純的展示場館,而是一個活化空間與文明遺產的總體計畫。它藉由地形、視角、光線與風向的設計語言,重新框構出古埃及與當代觀者之間的連結。在尼羅河與沙漠交會之地,這座博物館不只是對過去的保存,更是一座為未來而建的文化新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