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新海誠的災難敘事與神道哲學(一):《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中的當代巫女
從《你的名字》、《天氣之子》再到《鈴芽之旅》,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近期於台灣正式發表了《鈴芽之旅》。這三部動畫電影同為災難...
古代版女神降臨:中國藝術史上最成功的追星粉絲
七步成詩的曹植,作為史上最成功的粉絲,教你如何用一篇176行的抒情短賦,憑一己之力,把自己理想中的洛河女神推向古代女神之...
2022臺北美術獎評論:不須急著否定過去,也不急著許諾烏托邦地座標當代
當代視覺藝術創作在複媒與多媒體裝置作品格式衍生的困局,在於它重蹈了某種「作者電影」或「作者劇場」甚至是「名家建築師」的覆...
【Live Forever專欄】Black We Are:編舞黑身體、黑人性、黑歷史
當今日台灣藝術機構也在「擁抱多元」,我們談少數族群、談差異、談權力的時候,幾乎忘了自己在許多刻度與座標上其實就是少數族群...
【博物館的臉:機構社群行銷】博物館社群經營心法
此系列將分成五篇,從博物館社群經營心法、社群該如何選擇、社群內容的產製與訣竅、如何思考藝術史展覽的社群規劃,到如何拉攏觀...
藝術顧問是什麼?與寺瀬由紀對談顧問工作與今日市場
2021年自蘇富比離職,成立國際藝術顧問公司賢藝匯(Art Intelligence Global)的寺瀬由紀(Yuki...
藝術始終存在—與凱文.艾伯許對談加密藝術的價值體系
長期關注加密貨幣、區塊鏈技術的觀念藝術家凱文.艾伯許(Kevin Abosch)總是以開創性的見解及創作,呈現對於加密藝...
執子之手:台灣美術史中的「另一半」
日治時期的年輕藝術家負笈日本求學,開啟他們的藝術創作生涯。然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娶妻生子,展開為人父、為人夫的生命歷程。在...
酷不酷盡在不言中:關於吳宗岱《Bàn-tāi》與藝術「政確」的問題
2022年底,吳宗岱在官田設置的作品《Bàn-tāi》引發媒體關注,在網路社群上傳播開來,更有許多藝術領域內的專業觀眾對...
【張寶成專欄】用「分散式科技」打造「21世紀文化基礎建設」:《未來藝術生態系》三冊大綱 (下)
《未來藝術生態系》最主要的功能,同時也是最令人激賞的一點,是把前瞻科藝和Web3的常見名詞、概念、技術和組織型態提綱挈領...
文章導覽
1
...
41
42
43
44
45
...
58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