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

【專題】回望當代:’11-’20當代如何轉了彎?
「回望當代 '11 - '20當代如何轉了彎?」是繼上個月《今藝術&投資》專題「回望當代:'11 - '20藝術大事記」...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7-2018:以史觀再述創作流變,全臺藝文館舍陸續啟用
綜觀此兩年,全臺重大藝文館舍接連啟用或進行翻修,顯見社會對展演空間的使用需求與品質優化益發重視。2017年,文化部將空軍...
消費消費:資本主義下的普普文化差異
從意識型態和社會發展背景來看,普普藝術在1960年代的英美兩地出現,原具反抗當時權威主流文化和架上平面藝術之姿。它不僅反...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1:怪.力.亂.神─龐克.弗洛伊德之前
從巴比倫的大母神鐵阿瑪神話,20世紀驚悚作家的鐵阿瑪神學與「宇宙主義」,1980年代後期的斯德哥爾摩暗黑哥德金屬樂團之文...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0:錄─我拍故我在的參照
街拍取代寫生,當代城市風景肖像的製繪,已有跨代的方法論。在藝與術的領域,數位概念的風景美學,已非僅於人文地理的紀實功能。...
典藏ARTouch四週年!
透過四週年影片一同回顧2021年典藏ARTouch於疫情期間催生出的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
【評論的「挑戰」】中間的位置:表演藝術機構化生產下的評論
若有朝一日評論真進入機構、面對機構化,是否就會轉換生產位置,成為機構的代言?或是轉換另一個問法:戲劇顧問是否是一種評論?...
景觀美學的延異生產:身體介入空間—當感覺和思維可以變成一種風景
在攝影技術和媒體介入藝術史之後,當代藝術家面對一個風景區,其「眼」和「心」的觀察和知覺官能,將處於何種共振的狀態?
物我關係再認識:郭仁植與李禹煥──韓國單色藝術運動
戰後日本和韓國的藝術團體和潮流不勝枚舉,複雜的社會情勢雖影響藝術發展,但多數藝術家還是對己身文化具有深切情感,試圖擺脫殖...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責成區
就在航班乘客自以為快要羽化成仙之際,連續的著陸碰撞聲與發光二極管燈,告訴我們已從一飛沖天(Up to Sky)的無邊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