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4初夏必看展覽盤點,典藏編輯精選全臺23檔展覽全攻略!

2024初夏必看展覽盤點,典藏編輯精選全臺23檔展覽全攻略!

今年五月各大美術館紛紛推出精采大展,無論是奇美博物館未展先轟動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或者是備受矚目的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都是不容錯過的精彩展覽。編輯精選23檔美術館展覽,無論是梅雨綿綿快發霉,或者是炎炎夏日將中暑的五六月份,都有好去處!

*展覽資訊由北至南而東排列,詳細參觀時間資訊仍須以各單位官方公告為準,提醒讀者出發前再三確認,以免向隅


圖片來源|基隆美術館

未記持(bē-kì-tit)|基隆美術館

展期|2024.04.12-2024.06.30(每週一固定休館)

「未記持」(bē-kì-tit)的概念源自於對台灣當代藝術「歷史轉向」的反思,以及對基隆地方性的想像、回顧與展望。策展人林宏璋邀請22位創作上與基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所對話的藝術家與團體們,在展覽中透過藝術作為「物」的概念,探討了自反性歷史書寫的可能性,並對應了多個面向的記憶工程,從而串聯起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意識流動。展覽包含空間裝置、錄像、攝影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新思考歷史的意義與未來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睽違三年,基隆美術館開館:開館展「未記持」從基隆出發,探索當代藝術的歷史轉向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2024.05.04-2024.09.01(每週一固定休館)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首度來臺舉行大型個展,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共同合作,邀請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吳昭瑩共同策劃。肯特里奇的雙親皆為南非人權辯護律師,為政治壓迫的受難者聲張正義,這份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記憶,成為他多年來關注及回應的創作核心。策展脈絡著重於肯特里奇的素描創作,並將展區分為十個子題,匯集藝術家從1980年代至今的90餘件代表作,從早期的炭筆素描到素描投影系列的定格短片,到實驗影像裝置和編導的舞台劇表演與道具,以及晚近採用水墨炭筆所創作的大幅樹與花,逐一窺見他的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

延伸閱讀|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的素描世界劇場:四十年創作生涯大展北美館登場
延伸閱讀|斷擦去與重寫的歷史 肯特里奇的樣板劄記

©臺北市立美術館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2024.03.23-2024.06.30(每週一固定休館)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於3月23日起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
由三位建築學者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聚焦1949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帶領觀眾探尋在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下,臺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文化的變遷與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的時代樣貌。展覽共計有200餘件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其中亦有為本次展覽特別復刻的珍貴模型及設計家具。

延伸閱讀|「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從建築開展的現代性與社會文化史重探

圖片來源|北師美術館

戰鬥之城.終|北師美術館

展期|2024.05.04-2024.07.21(每週一固定休館)

《戰鬥之城》是藝術家張立人歷時了十四年的創作旅程。關於藝術家如何在越趨現實的大環境下,仍試著保有自我以及理想的軌跡。在今年北師美術館作夢計畫「戰鬥之城:終」首次完整展出,迎來了對該系列具里程碑意義的一次大集結。展覽包含了所有拍攝使用的人偶、物件、大型模型、拍攝場景、手稿和資料,能夠完整地欣賞藝術家獨立製作的整個系列。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時間跨度以及所處時代變遷,也為本展增添了對於藝術生產過程和環境的想像空間。

延伸閱讀|張立人「戰鬥之城:終」在北師美術館作夢計畫迎來14年系列創作大集結
延伸閱讀|北師美術館2023「作夢計畫 Dreamin’ MoNTUE」得主公布!張立人「戰鬥之城 終」獲選

圖片來源|富邦美術館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富邦美術館

展期|2024.05.04-2024.09.23(每週二固定休館)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呈獻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及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塞尚(Paul Cézanne)、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竇加(Edgar Degas)、西斯萊(Alfred Sisley)、高更(Paul Gauguin)和波納爾(Pierre Bonnard)等名家珍稀雕塑與畫作,共精選100件作品,其中包含羅丹70餘件雕塑,以及印象派大師畫作10餘件。

圖片來源|鳳甲美術館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鳳甲美術館

展期|2024.05.04-2024.06.30(週一、端午、中秋及春節休館)

「浪濤之下亦有皇都」為藝術家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自2020年起共同推動的計畫,聚焦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的製糖產業發展,並以當代影像創作、臺灣與日本兩地傳統偶戲表演等,追溯臺日之間的歷史與現代化記憶,藉此思考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操縱者與被操縱者的複雜關係。「浪濤之下亦有皇都」將在鳳甲美術館與C-LAB登場,展出的影像裝置作品包括2021年曾於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展出的《等晶播種》與最新作品《浪濤之下亦有皇都》。

圖片來源|新北市美術館

2024穿越新北——地方量繪|新北市美術館

展期|2024.05.04-2024.05.26(每週一固定休館)

「2024穿越新北:地方量繪」為新美館開館前的公眾計畫,系列活動將於5月4日至5月26日舉辦5場講座,透過對談、放映、展示、表演及踏查走讀等複合形式,持續探索新北豐富的在地風景、民間藝術與常民生活等,如何經過當代人的創作實踐,得以傳承、延續,甚至激盪出新的文化風景。

延伸閱讀|側記「再現地方:民間藝術・當代採集」|2024穿越新北—地方量繪:打開複數的地方性

圖片來源|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

探險未來!2024開館展長出一扇門的石頭|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青埔館)

展期|2024.04.03-2024.09.01(每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幕首展「探險未來!」展區分別位於青埔與八德兒美館,以城市紋理探索為基底, 策劃四個主題「容器城市」、「地圖城市」、「城市自然」、「移居城市」,共計有12件作品和充滿挑戰的任務, 多項前導活動均與在地學童和社區參與共創。此次參展藝術家則包括REACH、李文政、邱杰森、段存真、 鄧文貞、三明治工、劉文琪、蔡坤霖、王秀茹、Alie Tamapima(金陳怡蒨)、簡子倫、盧建銘。

「長出一扇門的石頭」為國際藝術特展,邀請知名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結合露臺戶外空間場域,量身打造全新的互動式裝置藝術作品《長出一扇門的石頭》,邀請大人小孩一同透過敘事、影像、互動等元素,享受一場結合遊戲與互動、充滿創意想像與智慧的體驗。(本展建議提前線上預約,以免現場久候。)

移居城市—朋友你從哪裡來|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八德館)

展期|2024.04.30-2024.09.08(每週一與國定假日休館)

美術館是什麼呢?我們能在裡面發現什麼?多了美術館的城市會有什麼變化?「探險未來!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館展」平行展區位在八德,以「移居城市—朋友你從哪裡來」為題,。邀請大眾一起捲起袖子,透過藝術觀察我們的城市,盡情感受和思考,發揮勇氣及創造力,在美術館裡進行一場探索與冒險!

延伸閱讀|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箱!建築亮點、開館首展一睹為快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匯流溯源—國美館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期|2024.03.30-2024.07.07(每週一固定休館)

從荷西時期(1624-1662)到日治時期(1895-1945),臺灣美術源流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時期。
本展覽鎖定了明清至日治時期的臺灣早期書畫作品,展出122位藝術家、147件精品。展覽分為「臺灣早期書法」和「臺灣早期繪畫」兩大主題,展示約1640–1945年間臺灣美術的重要體系。旨在呈現臺灣藝術史的時空脈絡,並完整展示臺灣美術史的發展特色,彰顯豐富藝術美學和社會底蘊。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期|2024.03.23-2024.12.29(展覽室301)
2024.03.23-2024.7.28/2024.08.24-2025.03.16(展覽室302)

文化部自2018年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重建臺灣藝術史」以再現臺灣藝術家作品等四項策略方向,建構臺灣美術知識體系。國美館以此為目標與策展人—黃詠純、陳達芬、戴妏姍、李文元、吳麗娟一同策畫「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展示國美館典藏成果,呈現藝術修復觀點、作品詮釋、知識議題研究等多方面,凝聚臺灣文化精髓,為未來塑造前瞻視野,傳承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期|2024.03.30-2024.06.30(每週一固定休館)

顏水龍(1903-1997)出生臺南下營,1920年赴日留學。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研究所畢業(1922-1929)。1930年經由西伯利亞鐵路前往法國留學。他關心殖民地統治下,漢人與原住民族生活如何啟蒙問題。在巴黎期間參觀世界殖民地博覽會,反覆思考臺灣文化的源頭。本展覽以工藝與美術的非二元觀點切入,帶領觀者看見「美術中有工藝,工藝中有美術」的藝術景觀。顏水龍的藝術軌跡與日本、歐洲、美國等國際場域緊密相連,以臺灣文化為支點,撐起全新的跨文化世界觀,重構觀者對藝術史的認識。

延伸閱讀|從荷蘭歷史到臺灣歷史?臺南市美術館「臺南囡仔顏水龍─從臺灣出發展望世界的藝術」中的《惜別》
延伸閱讀|日治台灣的當代奇想:顏水龍的「社區介入」與陳進的台版晨間劇

圖片來源|亞洲現代美術館

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亞洲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4.03.24-2024.10.13(每週一固定休館)

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慶祝開館10周年,與元大文教基金會攜手,推出享譽國際的華人當代藝術大師「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王懷慶相隔10餘年,也是首次在臺灣中部美術館的大展,有45件尺幅巨大的平面、立體作品,是他從1970年代至近期代表性精華作品。其中,他的經典鉅作「中國皇帝系列」六位皇帝齊聚亞美館,盛況空前,也是此檔展覽必看的亮點之一。

延伸閱讀|亞洲現代美術館10周年「王懷慶:五十年創作精選展」盛大開幕,中國皇帝系列等45件名作齊出

圖片來源|毓繡美術館

洪瑄:正確地稱呼 & 黃至正:人間喜劇|毓繡美術館

展期|2024.03.02-2024.07.21(每週一固定休館)

毓繡美術館2024年初春,推出「洪瑄:正確地稱呼」及「黃至正:人間喜劇」的台灣藝術家雙個展組合。洪瑄以絹本及工地材料,加上詼諧的雙關語境,重新思考書畫藝術的定位。黃至正以質地輕薄的金屬箔片形塑家族記憶的時空異域,過去與未來相互擾動,藉由這些曖昧的影像碎片探尋當今家庭重新配置的可能。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奇美博物館

展期|2024.05.02-2024.09.01(每週三固定休館)

萬眾矚目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甫於臺南奇美博物館正式開幕,此展為英國國家藝廊為慶祝200週年的藏品巡迴展,先後於澳洲、日本、上海、首爾、香港等地展出。此次首次來臺的巡迴展以「國家藝廊之大師精品」(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為主軸,精選52件館藏,橫跨15至20世紀的大師之作,形塑「微縮版的國家藝廊」,從美術館視角講述了一則精彩的西方藝術史故事。透過時代和時代之間里程碑式的遞嬗和影響,理出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轉折點與流派。

延伸閱讀|來奇美博物館看「微縮版400年西方藝術史」!「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亮相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4.02.01-2024.06.30(每週一固定休館)

1624年,荷蘭人來到臺灣,而後西班牙人緊接而來,臺灣自此被捲入歐亞貿易的大網絡中。這是一個臺灣躍登世界舞臺的時代,臺灣更加被世界所認識,成為一座東西方貿易航線交會的世界島。400年後的2024年,「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大展,歷時兩年策劃,展出近20所國內外代表性館舍共百餘件精品,多件借展文物更是首度在臺公開展出。透過「跨越」的視野重新理解這個年代。展覽將跨越島嶼邊界進行歷史探索,呈現臺灣海洋時代文化交會的盛況,並回望早期臺灣歷史的世界連結及海洋文化性格,邀請觀眾共同來思考、討論、對話關於臺灣的歷史。

延伸閱讀|Taiwan是一座屬於世界的海島,這400年有誰來到了臺灣?專訪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

圖片來源|臺南市美術館

沃克、海怪、炮火與他們:熱蘭遮堡400年|臺南市美術館一館

展期|2024.03.28-2024.06.16(每週一固定休館)

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於1624年佔領臺灣並建造熱蘭遮堡,在建堡400年後的今日,本展的象徵意義不僅是再次思考殖民政權侵略帶來的影響,也是持續的打開心胸來發掘、瞭解與想像當時文化、物種與資源的交流。本展以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建造的熱蘭遮堡為歷史時間點,透過其可以實施外交、發動戰爭,具有國家性質的商業公司之殖民與貿易本質為問題意識之發想原點,聚焦探討「貿易」、「戰爭」、「航海」、「殖民」、「後殖民」、「地圖」、「植物與物種遷徙」等關鍵字上。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青春印記:收藏家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期|2024.04.27-2024.08.18(每週一固定休館)

《青春印記:收藏家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於4月27日正式開幕,由資深台灣藝術史研究者顏娟英擔任總策展人,與楊淳嫻、林育淳、蔡家丘、王淑津、黃琪惠、林以珞、劉錡豫、鈴木惠可以及徐柏涵等人組成研究團隊,共同爬梳龔玉葉畢生的珍藏。展出包括郭柏川、楊三郎、李梅樹、沈哲哉、林玉山、洪瑞麟、張萬傳、張義雄等臺灣第一代藝術家,以及當代畫家如劉耿一、陳銀輝等人的創作。自1960年代迄今,呈現臺灣現當代藝術的豐富生命力。

延伸閱讀|收藏一個世代的身影:收藏家龔玉葉與青春印記策展人顏娟英專訪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流於形式—梁任宏個展(1999-2024)|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期|2024.03.30-2024.07.28(每週一固定休館)

高雄市美術館於2020年歷經整修、重新開幕,在圓形廣場上特別展示有藝術家梁任宏(1957-)
標誌性的動力裝置作品,隨風搖曳與轉動,成為許多觀眾進館前的第一印象。今年開春,高美館迎來梁任宏生涯的大型回顧展「流於形式」,展場內,梁任宏的作品反而沒有依照時序分期展呈,而是透過錯置、交織,呈現出猶如遊樂園般的動態氛圍。藉由觀者的驅動,創造出作品的互動性,動力裝置與平面畫作產生互媒介的流動關係,從館外到館內皆能看見梁氏作品不同樣態的展現。

文化尋根系列展覽|高雄創價美術館

自2003年起,台灣創價學會以「文化尋根 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為策展主軸,致力於研究、策劃並推廣對臺灣藝術史有貢獻的藝術家。這一系列展覽在創價美術館全臺12間展館巡迴舉辦,推動「藝術社區化」和「社區藝術化」,期望通過藝術扎根,提升社會對文化的重視。

「凝視台灣.心象之境—林慶雲攝影展」展覽現場。(創價美術館提供)

凝視台灣 ‧ 心象之境─林慶雲攝影展|高雄創價美術館

展期|2024.05.15-2024.10.18(每週一固定休館)

林慶雲為臺灣南部的重要藝術家,其作品多取材自東港的場景與日常生活,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歷史影像。本次展覽展出林氏百餘件經典作品,展現其多變的攝影風格,並展示他在攝影教育上的貢獻。觀眾可以通過這些手稿、書法、書籍及唱片收藏,全面認識這位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他的作品深刻地體現了對台灣的熱愛和藝術耕耘,讓人感受到濃厚的鄉土情懷。

「台灣鄉土 ‧ 人間映像─李鳴鵰攝影展」展覽現場。(創價美術館提供)

台灣鄉土 ‧ 人間映像─李鳴鵰攝影展|高雄創價美術館

展期|2024.05.15-2024.10.18(每週一固定休館)

李鳴鵰則以紀實攝影聞名,其作品記錄了早期台灣庶民生活的美好瞬間。1970年代後,李鳴鵰遊歷世界,以「日日是好日」的理念,拍攝各地民族風情和自然景觀。本次展覽精選李鳴鵰關注人們生活景象的作品,特別是以兒童、女性為主題的影像,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築風貌和風土民情創作。觀眾可透過這些珍貴的時代留影和獨特構圖,體會其中深厚的人文意涵。

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美之拓樸」花蓮美術館典藏作品展|花蓮美術館

展期:2024.02.17-常設展(每週一固定休館)

花蓮縣文化局於2022年啟動美術館空間整修,2024年初重新開館,為了讓全民共享經典作品,
領略花蓮美術發展之脈絡,開館展覽舉辦《花蓮美術館典藏作品展》。本展覽以《美之拓樸》( The Topology of Aesthetic)為主題,展開花蓮美術發展的真實面貌,以及未來努力的想像。

ARTouch編輯部( 170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