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國際「特展」雲集之後,臺灣本土藝術何以定錨?
2024年,臺灣的藝術館舍與國外知名機構合作,聯手舉辦多場「大型展覽」,引進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來臺展出。同時,亞洲...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卸任,2月1日起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劉得堅兼任代理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將於2025年1月31日卸任,2月起館長一職,將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劉得堅兼任代理。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盛大登場:探問圖像時代,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的現實
透過紙材的巧妙建構與光線、陰影的編排,德曼的作品乍看近似真實世界的攝像,卻了無人跡,仔細審視更會發覺是用紙張和硬紙板重現...
【24/25】2025全球藝術展覽趨勢前瞻:臺灣
本文彙整了2025年全臺美術館與藝文機構的展覽計畫,包括聚焦於不同年代的臺灣藝術家之回顧、臺灣及全球現當代藝術,多元觀點...
202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重點展覽與計畫,推出兩檔國際藝術家大展及第14屆台北雙年展值得期待
回顧2024年,臺北市立美術館以多樣化展覽呈現豐富的藝術風貌。北美館2025年度重點計畫,展覽規劃涵蓋多元精彩內容,包括...
【調頻至90.0】只把名字放到既有藝術史中是不夠的:記臺灣下半年由展覽開展的陰性視野
百年後的臺灣,今年就有三檔從不同面向關注女性藝術家的展覽,都為今年的藝術現場帶來截然不同的陰性視野。也因應這個現場,其他...
捐畫.答謝.託孤,海外傳佳音:郭雪湖《殘荷》醞釀捐南美館
《殘荷》構圖精巧,枯榮分明,畫觸澄澈蒼勁,是郭雪湖經典之作,尺幅達18.4才。同齡的《殘荷》,成為父親的貼心禮物,展現父...
2024臺北美術獎揭曉:邱子晏《曼德拉記憶》獲首獎,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張哲榕、謝佳瑜獲優選
「2024臺北美術獎」首獎由邱子晏以探究歷史與記憶交互辯證的《曼德拉記憶》獲得;5組優選獎得主包括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喚醒內在小孩,以感知探索「空間的一堂課:點線面」
百年前抽象藝術的問世,使觀眾得以徜徉於浩瀚的藝術想像之中,以更為個人的主觀視角去體會、理解一幅抽象作品。這樣的藝術欣賞方...
多重時間中的「她」傳:「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此次「飛地」展覽更加不那麼明確地祭出「女性」或「女性主義」的大旗,或許試圖更接近的是某種「女性藝術」的本質,其中的重要的...
文章導覽
1
2
3
...
18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