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從大員到臺灣,從傳統到未來

從大員到臺灣,從傳統到未來

From Tayouan to Taiwan, From Tradition to the Future

世界的目光在1624那年開始關注到臺灣這座小島。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到來,開啟了臺灣與世界一系列相遇的契機。2024年作為臺南自1624年以來,跨過整整四百個年頭的歷史時刻,臺南市政府因此規劃推出《臺南400》系列跨域行動,期望藉此在這重要的一刻,既重新反思歷史形塑與造就出的種種議題,也蓄積整座城市再次邁開步伐、迎向下個四百年的能量。
熱蘭遮博物館外觀,籌備2年以「從大員到臺灣」為策展主題更新展覽。(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1624─2024

世界的目光在1624那年開始關注到臺灣這座小島。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到來,開啟了臺灣與世界一系列相遇的契機。2024年作為臺南自1624年以來,跨過整整四百個年頭的歷史時刻,臺南市政府因此規劃推出《臺南400》系列跨域行動,期望藉此在這重要的一刻,既重新反思歷史形塑與造就出的種種議題,也蓄積整座城市再次邁開步伐、迎向下個四百年的能量。

1624年作為《臺南400》的關鍵年份,那年荷蘭人來到臺灣,而今日的安平則正是見證其後400年變化的歷史現場。位在安平古堡園區內的「熱蘭遮博物館」作為2023年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的副展館之一,因應本屆策展主題與論述:「臺灣在不同時代與世界相遇」,臺南市文化局特別在熱蘭遮博物館規畫了「從大員到臺灣」展覽,講述臺南如何在十七世紀時與世界相遇的歷史故事,亦透過此展覽揭開《臺南400》的序幕。

9月23日即臺南400倒數100天,熱蘭遮博物館重新開幕,博物館前紀念性合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明年(2024)的臺南,不僅將舉辦臺灣燈會、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臺灣設計展等活動,其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臺南400》系列跨域行動的展開。自民間單位到政府部門,臺南整座城市似乎都正緊鑼密鼓地積極籌備,期盼能邀請全國民眾乃至國際旅客一同參與這難得的時刻。而本次也邀請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與我們分享臺南市文化局如何以「從大員到臺灣」一展出發,扣合著歷史、文化與展覽方法等面向,一路建構出《臺南400》的思考脈絡。

百日倒數,再現熱蘭遮城

位於安平古堡園區內的「熱蘭遮博物館」,原先是建於1882年的安平稅務司公館,後來在1979年改建為「臺南市立永漢民藝館」。2003年臺南市政府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時,決定修復稅務司公館,並改為「熱蘭遮城博物館」於2009年對外開放。「熱蘭遮博物館」時隔15年後,因迎來《臺南400》而特別以「從大員到臺灣」為題重新策展,講述1624年荷蘭人來臺之後,與島上不同族群間的互動故事。

熱蘭遮博物館內部展間,運用多元化展示手法呈現,讓參觀民眾看見熱蘭遮博物館新風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熱蘭遮博物館不論在時空背景或地理位置上皆有其特殊意涵。1624年,荷蘭人選擇在今日熱蘭遮城所在位置登陸,並修築堡壘與根據地,自始臺灣捲入大航海時代,並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近年學術界對熱蘭遮城與整個安平地區,持續有新的考古成果與研究出爐,而本次展覽恰巧作為展示的平臺,透過考古發掘、歷史文獻、建築與文物等資料,講述荷蘭人來臺以後開展的許多措施,以及與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互動。如稅收制度、農墾計畫、政治制度、信仰生活與生活貿易等諸多面向。世人將重新認識臺灣與世界接觸之初的樣貌,以及交流與相處的過程。

熱蘭遮市集─再現17世紀多元族群相遇與交流之戲劇演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謝仕淵提到,400年後的今日,熱蘭遮博物館位於關鍵歷史現場,其特展的揭幕,對臺南這座城市乃至《臺南400》行動而言,皆極具意義與象徵性,同時更宣示著《臺南400》已進入倒數百日。為吸引更多民眾來到熱蘭遮博物館,特別規劃一系列結合科技、人文和創意的展演形式,讓大家更認識「大員」成為「臺灣」的過程以及熱蘭遮城的興築演變,也和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黃恩宇副教授合作,搭配AR技術等科技展演方式,藉著AR擴增實境技術,讓民眾能輕易地透過手機,重新看見十七世紀荷蘭於大員修築的熱蘭遮堡壘,感受新舊場景虛實交疊的奇妙體驗。搭配上安平地區的戶外走讀活動,以及情境式體驗的熱蘭遮城市集,讓參觀民眾能有一次全然不同的文化新體驗與感官享受。

經典走讀活動─結合在地學校校外教學課程,體驗熱蘭遮堡AR擴增實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延伸閱讀|當代策展的數位轉譯:聲音、AR、VR通往臺灣藝術史未境之處

書寫自己的歷史現場

熱蘭遮博物館「從大員到臺灣」展覽,結合實體展覽、AR擴增技術以及走讀、市集等其他活動,帶領觀眾回到1624年的時空脈絡下。謝仕淵認為,因為熱蘭遮博物館這次的操作經驗,未來會持續以相同的方式,運用在臺南在其他歷史場域之中,甚至成為明年《臺南400》的行動之一,用以回應1624年以來臺南的歷史發展脈絡。

文化局於2023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期間特舉辦「穿越時空.歡迎來到熱蘭遮市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預計於2023年底開幕的臺南市立博物館正是如此。熱蘭遮博物館的開幕,提供人們回顧1624年歷史時刻的視野;臺南市立博物館則聚焦臺南歷史文化與在地常民的生活樣貌,並重新賦予和界定大眾與歷史之間的關係。

謝仕淵表示,《臺南400》行動及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等相關活動,其實皆提供我們重新學習歷史的機會,搭配官方與民間的活動,例如講座論壇、走讀活動、電影放映,甚至是文創漫畫等不同方式,書寫屬於個人的歷史觀點。尤其臺南擁有眾多累積許久且深厚的文化素材,這些素材在當代被重新轉譯,給予大眾新的觀點來認識在地歷史。《臺南400》所欲傳達的概念,不僅僅是一個對於過去歷史的認識與理解,而是具備創新的精神,包含對於未來的創造與想像。

經典走讀活動─結合在地學校校外教學課程,參觀熱蘭遮博物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以傳統為基礎,形塑當代價值

謝仕淵進一步談到,若從文化治理的角度來談《臺南400》,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此總合性地探討,這塊土地上的不同族群、不同對象與不同議題,並能產生新的認同跟想像。文化治理不應只是單純地停留在文化政策層面的討論,應向外延伸去觸及當代的繁多議題,例如族群、移工、能源,尤其是人類世(Anthropocene)角度下,關於土地、環境與人群之間的關係。

上述命題關乎到的是臺南過去的社會樣貌,也關係到臺南未來的生活型態。在這樣的前提下,文化治理不光只是官方單位或公部門的的課題,而是眾人之事。因此,《臺南400》提出了「一起臺南、世界交陪」的概念,即是希望在《臺南400》的行動中,能夠有更多社會夥伴一同參與,所以特別規劃了「《400+》民間參與計畫」,支持民間團隊所提出具有創意、意義的計畫。

另外,熱蘭遮城博物館的展覽,表達了從1624年以來,臺南就不只是臺灣的臺南,而是屬於世界的臺南。因此在《臺南400》計畫當中,都規劃邀請外國單位或團隊的參與,共同針對世代議題進行協商討論,達到所謂「世界交陪」的目標。 最後謝仕淵提到,「從大員到臺灣」展覽到《臺南400》計畫,臺南不只是一個古都的概念,而是包含了與世界的連結、對他人的包容,以及與現在所處環境的關係。臺南一直都是個珍惜傳統文化的地方,因此《臺南400》,所欲展現的是我們面對過去歷史文化的態度,不是只有「珍惜傳統」這樣的思維,應包含對於這個世界的新理解,來面對當代與未來的命題。這是從對過去的理解,形塑出在當代的新價值,唯有這樣的意識,才能幫助我們去找出未來對話的新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作為一個槓桿去打開城市文化治理的侷限:臺南400,擱來咧?
延伸閱讀|就這樣,台南被繪製成圖 從《赤崁記》到「赤崁當代記」的南方影像地誌學

施友傑( 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