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大航海時代下的海底寶物:海爾德馬森號/Geldermalsen

大航海時代下的海底寶物:海爾德馬森號/Geldermalsen

Undersea Treasure from the Age of Discovery ── Geldermalsen

16世紀末,荷蘭脫離西班牙獨立後,與西班牙的關係急速惡化,導致西班牙禁止荷蘭在里斯本進行貿易,荷蘭只能自力救濟出走找尋前往東方的路。荷蘭人相信東方帝國中國有著無數奢侈品,若是能將這些帶有中國風的東方物品帶回歐洲,想必就可以發大財。

荷蘭,國土面積僅比臺灣大上四分之一,卻曾憑藉著優秀的貿易手段,站上大航海時代的霸主地位,17世紀說是荷蘭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一點也不為過。16世紀末,荷蘭脫離西班牙獨立後,與西班牙的關係急速惡化,導致西班牙禁止荷蘭在里斯本進行貿易,荷蘭只能自力救濟出走找尋前往東方的路。荷蘭人相信東方帝國中國有著無數奢侈品,若是能將這些帶有中國風的東方物品帶回歐洲,想必就可以發大財。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正式成立,並以巴達維亞(Batavia,位於今日印尼雅加達北區)成立貿易轉運站,開始做起了東西方的貿易。

荷蘭人的東方夢

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分別於1657、1664及1668三次北上深入中國領土,試圖能夠在貿易自由度上獲得突破,無奈無論是順治或者是康熙皇帝,都沒人鬆口讓荷蘭東印度公司能夠在中國領土上直接進行貿易。看似無功而返的旅程,卻也留下了不少圖繪紀錄,讓我們能夠以荷蘭人的角度看到當時的中國(圖1)。

圖1 荷蘭17世紀下葉〈中國皇帝接受來自荷蘭使節的禮物於紫禁城前〉銅版畫,荷蘭國家博物館藏。(圖/荷蘭國家博物館提供)

雖然直接貿易未能進行,但荷蘭東印度公司後來在臺灣安平建立據點,成為中國、日本貨物通往巴達維亞的中繼站。從16世紀末到18世紀末的200多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共約派遣4700多艘船來到東亞。荷蘭人到東亞來,到底運送了些什麼回到西方去呢?中國出口前三大貨物分別是絲、茶以及瓷器。中國瓷器在17世紀的荷蘭,可說是日常生活的奢侈品,且經常成為荷蘭靜物畫的題材之一(圖2)。

圖2 Jan Jansz. van de Velde 1651年〈有玻璃酒杯、煙斗和陶器的靜物〉,荷蘭國家博物館藏。(圖/荷蘭國家博物館提供)

海爾德馬森號

海爾德馬森號(Geldermalsen)建於1746年,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船身長150英尺、寬42英尺,排水量1150噸,其名由時任荷蘭熱蘭省(Zeeland)商會會長Jan van Borssele根據其家族所統轄的小鎮名稱命之。查詢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隻資料庫可知,該船隸屬於熱蘭省商會,於1748年8月16日船長Willem Marreeuw的帶領下,離開荷蘭熱蘭省的Rammekens,該趟船次班號為3427.1,目的地為巴達維亞,後於1749年3月31日抵達巴達維亞。在抵達巴達維亞之後,它又執行了多趟日本、中國、巴達維亞及印度之間的短程貿易航程,最後,它在1751年7月21日抵達廣州。

這次海爾德馬森號於廣州待了五個月,準備下一趟長途航程,它將返回故鄉荷蘭,這趟航程的船長為Jan Diederik Morel,從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隻資料庫可知,該航程編號為7371.1。據悉,這趟返回荷蘭的航程中,海爾德馬森號大約載了近24萬件瓷器、近70萬磅的茶葉及5000多件的絲綢。此外,也還有不少要載到巴達維亞的黃金等。據估計,整艘船貨價值約70萬盾(guilder,歐元流通前荷蘭所使用的幣值),當中茶葉的價值占了整艘所乘載的船貨價值的60%,其次為絲綢的9%而瓷器則占了5%左右。順帶一提,與海爾德馬森號同時期還有另一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阿姆斯特爾芬號也從廣州回到荷蘭(Amstelveen,於1751年11月30日啟航,船貨價值約65萬盾)。

海爾德馬森號於1751年12月18日啟航,船上載有118名成員。1752年1月3日,在前往巴達維亞的路上,海爾德馬森號在清晨天正要亮時意外撞上礁石,沉沒於南海一帶,船上僅有32人獲救,並逃到了巴達維亞。(關於海爾德瑪森號沉船時間,多數研究皆寫為1月3日,但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隻資料庫登錄為1月10日)

海爾德馬森號的沉沒導致了意外的效應,船沉了,貨沒了,讓同時期平安抵達荷蘭的阿姆斯特爾芬號船貨價值水漲船高。這一年的秋季拍賣總成交金額近133萬盾,獲利近67萬盾,比起往年同期上漲了23%左右。

由海爾德馬森號到「南京號」

海爾德馬森號在海中靜靜地沉睡著,直到1983年才開啟它的下一段旅程。將海爾德馬森號從海底喚醒的人為Michael Hatcher,人稱哈查船長,又稱水下獵寶者。哈查船長從海爾德馬森號打撈出青花、五彩、釉上彩瓷等產品,其中以釉下青花瓷器保留最為完整。南京號所載貨物體現了18世紀歐洲人對於中國瓷器的需求,光亮透潤、穠纖合度、物美價廉等(圖3)。另外有一種文物保留下來了,就是黃金。據記載,海爾德馬森號載了近150件黃金,哈查船長找到了125件,多數為金條,但也有鞋(或者是船)造型的黃金。這些金條、鞋型金塊上,有的帶有戳記,據悉可能是來自於南京(時稱江寧)。海爾德馬森號所載貨物於1986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佳士得上拍,佳士得在其圖錄封面稱這批來自海爾德馬森號的船貨為「Nanking Cargo」(圖4),從此海爾德瑪森號貨物就與「Nanking Cargo」(南京號船貨)畫上了等號。

圖3 拍賣市場上時常可見海爾德馬森號船貨以「南京號」為宣傳名稱出現。圖為2018年佳士得阿姆斯特丹拍品,是15件一套的青花盤。(圖取自佳士得官網。)

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顧問史彬士在其自述中曾說,他任職於佳士得時,碰巧趕上了海爾德瑪森號船貨拍賣的時刻。他說因為過去英國會將中國18世紀外銷青花瓷稱為「Nanking Porcelain」,雖然陶瓷是江西景德鎮所製造,但被認為是從南京出口的,因此他建議哈查船長將這批文物稱為「Nanking Cargo」。至於有些資料顯示海爾德馬森號之所以稱為南京號是因為該船是從南京出發,這一點是錯誤的。

圖4 海爾德馬森號以「南京號」為宣傳名稱於1986年佳士得阿姆斯特丹上拍,圖為當時拍賣的圖錄封面。

1752年未來得及趕上拍賣的這些船貨,沉寂200多年後,神奇地返回了當初該抵達的目的地,最終也登上了拍賣場。據史彬士回憶,這場拍賣盛況空前,很多拍品都以高於估價的金額成交,總成交金額超過1700萬歐元,風光再現。

(完整圖文請見《典藏.古美術》第367期4月號〈大航海時代下的海底寶物──海爾德馬森號/Geldermalsen」〉,作者:王怡文)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博客來
蝦皮
UDN電子雜誌
讀墨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王怡文( 97篇 )